一、郭松龄多高?
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人,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将领之一。身高182Cm左右。
二、郭松龄诗句?
半壶老醋,两片咸姜,粗茶淡饭布衣裳,腹內尚存一副心肝,体内还余几载时光。
三、郭松龄有没有后人?
众所周知“郭鬼子”在反奉失败后,郭松龄夫妻二人便被张作霖“就地正法”了。那么问题来了,郭松龄到底有没有后人留下,或者说如果有后人,在反奉失败后,有没有遭到张作霖的清算。如果郭松龄有后人,那么今安在?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郭松龄(1883~1925),曾为奉军将领,东北王张作霖的心腹将领、少帅张学良亦师亦友的结拜兄弟,由于郭松龄长得人高马大,故人送外号“郭鬼子”。
此外,郭松龄还有一个外号叫“反骨仔”,当然了,这个外号是在郭松龄被张作霖就地正法以后才有的外号。因为郭松龄这一生共有两次轰动一时的“反叛”行动。
第一次是在1911年,因为受革命思想影响,时任清军营长的郭松龄,随着潮流萌生了推翻清朝的念头,而且说干就干,直接在奉天参加了由张榕所领导的反清组织密谋起义;第二次便是1925年的反奉行动,反叛张作霖,并最终以失败告终,同时丢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1925年,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到日本考察,并听到了张作霖在日本购买了大量武器,且知道了张作霖要与南方革命军开战的消息。
这让郭松龄很“愤怒”,所以郭松龄在回国后便联合冯玉祥共同反奉。虽说事后冯玉祥将郭松龄给出卖,但火气正旺的郭松龄哪里还管那么多,依旧在滦州起兵反奉。很不幸,郭松龄并没有成事,在张作霖的奉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前后夹击之下,以失败告终。
1925年12月25日,逃跑中的郭松龄夫妇二人被逮捕,随后张作霖下令将郭松龄夫妇二人枪决,郭松龄遇难时仅42岁,其夫人韩淑秀仅34岁。当然了,民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说当时张学良想救下郭松龄,却被郭松龄的“政敌”杨宇霆抢先了一步,忽悠张作霖将郭松龄夫妇给就地正法了。
至于郭松龄有没有后人呢?有没有遭到张作霖与杨宇霆的清算呢?关于这个问题,郭松龄夫妇其实有个女儿,不幸的是在5岁时便夭折了。除此之外再无儿女,即便想清算也没得清算。
不过在郭松龄死后,张学良内心一直十分愧疚,于是在他的筹划下,将郭松龄年仅6岁的大侄子郭鸿志过继给郭松龄,延续郭松龄一脉的香火。郭洪志有一子郭泰来,即郭松龄的孙子,曾任北京市工艺美术集团董事长,北京市政协常委。
总的来说,郭松龄也算是有后人的,且后人取得的成就也是不错的,只是这个后人却并非郭松龄夫妇所亲生的。
四、郭松龄兵变第几集?
无论是在剧中还是在现实中,郭松龄都是能在历史上博得一席之位的人,其中在剧中郭松龄在第25集的时候死的,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同时杀害了姜登选,发表反奉宣言,郭松龄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军全部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
五、乱世枭雄郭松龄结局?
乱世枭雄郭松龄反张作霖失败,被抓,张作霖下令将他夫妻处死,暴尸。
六、郭松龄是什么党派?
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人,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将领之一。
郭高大挺拔,朴素简朴,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地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的样子像白俄兵那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七、郭松龄几个儿子?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郭高大挺拔,朴素简朴,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郭松龄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历任张作霖麾下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京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
1925年12月25日,被押至辽中县老达房后被枪杀。
史书上没有记载郭松龄的儿子。
八、少帅郭松龄叛变哪集?
郭松龄叛变是第25集,郭松龄是电视剧《少帅》中的人物,《少帅》是由张黎执导,文章、李雪健、宋佳领衔主演的年代剧,该剧以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历史传奇人物张学良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
《少帅》没有变成“霸道少帅爱上我”的言情剧,也没有变成“小鲜肉军营成长记”的偶像剧,更是没有变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宅门剧。该剧用沉稳的笔调,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动荡的历史现实刻画得完整而丰富;同时将张学良这个人物飞扬的个性和传奇的经历,来了一次“尽可能的还原”,将这个人物一生的血与火,爱与怕,做了一番深情而又克制的描摹。
在前十几集当中,显得少帅张学良过于的温吞和平庸,然而随着郭松龄率部起兵和皇姑屯事件两个重大剧情的推进,张学良这个人物的特质慢慢显露出来了。剧中的张学良可观可感,从历史书上的一个名字慢慢变成了一个触手可及的真实的人物。
剧中男主角的扮演者文章1984年6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200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4年参演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开始在影视圈崭露头角,2005年拍摄古装剧《锦衣卫》。
九、张作霖为什么不封郭松龄?
郭松龄是本土派,在奉系军阀内部的地位不如留学日本的杨,常等人。而且郭倾向于支持共产国际,这也是张不能容忍的。
十、郭松龄为什么反奉?
郭松龄
1925年,郭松龄联合第一军团的李景林和西北军阀冯玉详,率领奉系7万精锐部队起兵叛变,一路打到了奉天城下,一度让张作霖十分被动,变卖家当组织反攻。最终是"倒戈将军"冯玉详在关键时刻再次倒戈,跟李景林争夺地盘发生了内讧,最终导致了郭松龄兵败被杀。
这一战,奉系精锐部队几乎减员超半数,叛军的主力来自第三军团,张作霖有意培养张学良,也因为儿子最可靠,所以将精锐中的精锐都交给了张学良。单单第三团就有3万人战死,另有2万人投靠了西北军,张作相的第五军团战死4万,李景林的第一军团在和冯玉详的内讧中减员一万,合计损失过10万。至此,奉系再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逐鹿中原。另外,后世也普遍认为,正是这一战,让张作霖不得不选择跟日本人合作,签订了五个条约。也因为这一纸条文,张作霖平叛后百般拖延让日本人失去了耐心,为皇姑屯事件埋下了祸根。
郭松龄作为张学良的心腹,深得张学良的信任和爱戴,本该有着大好前程的,那么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呢?
张学良
首先,这个跟郭松龄早年的经历有关。早年郭松龄曾在辛亥革命期间,参加了新军起义,后来更是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后面因为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失业回到奉天。但是革命的种子已经在郭松龄的心里种下了,初心也是个有着一腔热血的爱国青年。郭松龄是有革命理想信念的,对于这些互相残杀,只想着控制地盘的军阀,郭松龄是打心眼里就看不起的。
郭松龄在滦州起兵时,发表宣言提出了三个口号:一是反内战、求和平、二是要张作霖下台;三是拥护张学良为奉军首领。打出的口号是反张作霖,而不是反奉。这一点相当有水平,用的是张学良的名义,并不是说为了我郭松龄的个人利益。事实上,张作霖也一度以为是张学友联合了郭松龄一起造反夺权。如果说放在早年,我相信郭松龄是真的为了民族大义而起兵,但是结合当时的形势,这一点就不太能令人信服了。
郭松龄确实也是个人才,从把张作霖的虾兵蟹将训练成了正规军,到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大败,而郭松龄张学良所在部队是唯一能够全身而退并且拖住了直系军,第二次直奉大战打出山海关,都证明了郭松龄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张学良甚至说出了"我即茂宸,茂宸即我",把军团的事务都甩手交给了郭松龄,很少过问军中事务,这也是郭松龄主为什么能调动军队起兵的原因。
但是郭松龄的缺点也同样很明显,晚年张学良曾回忆"郭松龄心眼特别小,比女人都小",尤其见不得张学良跟别人走得近。恃才傲物,没有容人之量。或许是张作霖也看到了郭松龄的野心,有意打压郭松龄。也或许是想等到张学良接班时,作为张学良的老师及心腹,自然会受到提拔,另一方面也是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张学良。张作霖后来也说过,郭鬼子还是心急了。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郭松龄反而没有得到嘉奖,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手安徽。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宇霆去了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郭松龄则落了空。这也是起兵反叛的导火索,平时郭松龄这些"陆大派"就跟杨宇霆这些"士官派"看不对眼,如今更是觉得张作霖赏罚不明。
而其后,在起兵时,姜登选专列正好路过滦州,听闻郭松龄已反,就想劝说郭松龄罢兵,没想到竟被郭松龄枪杀。姜登选在奉系里有着极高的声望,虽然平素里两人有过小过节,但是因私杀了姜登选是最为愚蠢的举动。在起兵之初,奉系里的新派军官大都按兵不动,但是杀了姜登选后,真正让这些新派军官寒了心,也导致了郭松龄的迅速败亡。
五虎将之一姜登选
归根到底,就是一点点的革命初心,更多的是对权力的渴望和野心的膨胀。而郭松龄的权力也是被赋予的,不是自己一手一脚打下来的,声望匹配不上野心,也就注定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