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的传说故事?

一、虎尾的传说故事?

早先,这一带没有高山,一拉溜几百里平原。海边不远处有个渔村,村里住着一个从小失去双亲的小伙子,一年到头靠打鱼过活,村里人都叫他渔哥。

  这一天,渔哥出海回来,把鱼虾用篓子装了,准备担到附近镇子上去卖。刚走出不远,前边篓子里掉出一只小海蚌,渔哥捡起来放好,急忙继续赶路。走了一会儿,小海蚌又钻出来,在地上直蹿高。渔哥觉得挺奇怪,捡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着。只见这只金霍霍的蚌儿张了张嘴好象要说什么。渔哥叹口气说:“唉!也罢。小小虫子都不愿死,何况这么个海物,干脆放了它吧。”说完,捧着海蚌来到海边,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水中。

  一转眼,中秋节快到了。这天,渔哥划船到远海打鱼。返回的时候海面起了狂风,大浪象小山似地扑来,一下子把船掀了个底朝天。渔哥掉在海里拚力扑腾了一阵子,连灌几口水,迷迷糊糊地向海底沉去。恍惚中,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把他托着浮起来,随着浪头向前漂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渔哥醒过来了。睁眼一看,天色已经很晚了,自己躺在家中炕上。炕前站着一个姑娘,长得挺俊,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正用羹匙喂他呢。渔哥喝了些米汤,身子有劲了,便慢慢坐起来问道:“这位大姐,咱们素不相识,你对我为啥这样好?”

  姑娘很大方地说:“俺是外庄人,叫海女,串门打这路过。看你漂在海上不省人事,跑过去把你拽上岸。一打听你在这儿住,就把你背回来做了点米汤给你喝。天不早了,我得回家去。你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怪可怜的。等明天我再来照看你。”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一早,海女真的又来了。一进门就给渔哥刷锅做饭。做的饭菜香甜可口,渔哥越吃越爱吃。可是怎么让,海女也不肯吃一口,她每天来都是这样,渔哥很过意不去。心想:“多好的姑娘!我要是有这么个媳妇多好啊!”

  一连几天过去了,渔哥老是在心中惦量着,饭也吃得少了。这天傍晚,海女见渔哥只喝了一碗粥就放下筷子,便问他是不是哪儿不舒服?海哥沉思了半天,才把心里话说出来。

  海女不说话,坐着也不走。渔哥见她答应了,高兴得不知怎么好。从此他俩就成夫妻了。

  渔哥每天下海打鱼,海女在家操持家务。夫妻二人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就不用说了。

幸福的日子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一天清早,渔哥吃罢早饭,收拾好渔具,刚要下海,就见一块乌云从南边飘来,顿时,狂风大作,下起倾盆大雨。海水一浪接着一浪地猛撞着海岸,好象要把海岸冲垮似的。实在不能出海了,渔哥转身回到家里。刚一进门,见妻子坐在炕沿上直流泪。他急忙问:“这是怎么啦?”妻子伤心地说:“渔哥,咱俩就要分别了!”渔哥一听,大吃一惊,问她:“这是为什么?!”

海女哽咽着告诉他说:“俺原是天宫王母娘娘的一个使女。只因有一次待宴不慎打碎了一个玉环,惹怒王母,被贬为海蚌,交给龙王打入冷宫监禁。有一天,我偷偷跑出冷宫,到外边看看风景,不小心被鱼网捕住,拉上岸来。多亏你把我放回海中救了一命。回到海中,我躲在一个小岛上,想找机会见你一面。正巧你遇风翻了船,我把你托起送上岸来。如今,龙王得知我与凡人成亲,发了怒,派了虾兵蟹将来抓我。”

  渔哥紧紧攥着妻子的手说:“管他什么龙王和王母,我死也不让你离开。”

  “你不放我走,你和这一带的渔民都要遭殃啊!”

  “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吗?”

“办法倒有,可是很难哪!”

渔哥说:“只要你免受灾祸,不管怎么难,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去!”

海女说:“只有一个办法,你去乾元山求见太老道人取来镇海宝物,镇住龙王,你我才能团圆。”说罢,她从头上取下一颗珍珠交给渔哥说:“你如能取来镇海宝物,只要把珠子投到海里,我就能回来。”她的话音刚落,一个沉雷击来,把渔哥震昏过去。

渔哥苏醒过来,海女已经不见了。屋里一片泥泞。他从地上爬起来,草草收拾了一下行装,出了家门,直奔西南乾元山。他昼夜不停地行走,历尽千辛万苦,闯过层层险关,整整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才找到乾元山,拜见太老道人,说明来意。老道人沉思片刻,便从宝囊中取出一块玉石、一个铁虎、一尊金狮交给渔哥,说:“你把这三件宝物带回去,老龙王就不敢兴风作浪了。”

  渔哥辞别太老道人,赶回家中,他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急忙来到海边,从怀中掏出珠子轻轻放进水里。

  再说海女被东海龙王派兵抓走以后,每时每刻都在惦念着渔哥。这一天,她正计算着日子,约莫渔哥快回来了。突然发觉冷宫的远处有个亮光,仔细一看,是那颗珍珠直向她奔来。她收了珠子,立刻有了精神。她瞅瞅看守的两个虾兵正在打盹,就变成一条海虫,钻出冷宫,浮出海面,在水中一滚,变得跟从前一样俊俏,直向站在海边的渔哥奔来。

  夫妻久别相见,好象有一肚子话要说,又说不出来。海女对渔哥说:“追兵很快就要到了,这里不能久呆。”两个急忙把船划向岸边,一块儿回到家里。

  夫妻二人刚坐到炕上,还没等说上几句话,就见天色大变,狂风大作,乌去滚滚,龙王发兵追杀来了。

  海女这回可不害怕啦,她让渔哥躲在屋里,自己拿着镇海宝物来到海边。眼看着成群结队的鱼鳖虾蟹随着大浪向岸上扑来,她不慌不忙地取出玉石放在海边,只见银光四射,突然有一座高山耸立在大海北岸,挡住了滚滚的浪头。这座山就是现在旅顺口北面的白玉山。随后她又取出镇海铁虎,向右边的海上抛去。但见青光闪闪,宝虎腾向半空,挺起尾巴猛力向海面横扫过去,那些鱼鳖虾蟹被扫死扫伤大半。后来宝虎也变成一座高山,就是现在港湾西侧的老虎尾山。

  老龙王见自己的兵将死的死,伤的伤,气得脸色铁青。它大叫一声,下令所有兵将都来推波助澜淹没渔村。霎时间,一排排小山似的巨浪向岸边压来。海女立即放出宝狮。眼前一道金光闪过,只听宝狮吼叫一声,伸展开巨大的身躯,张开血盆大口,稳稳落在海上,与铁虎首尾相接筑成一道屏障,吓得鱼鳖虾蟹不敢前进一步。后来宝狮也变成一座大山,就是现在的黄金山。老龙王兴风作浪,命令鱼鳖虾蟹使尽所有招数,也无济于事,只好带领残兵败将回龙宫。

  渔哥和海女同乡亲们一起,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打那以后,当地人们就管这个港口叫狮子口。后来到了明朝,两员大将奉命到辽东驻守,从山东蓬莱上船,在海上航行了三天三夜,无风无浪,顺利到达狮子口。因为旅途顺利,下船以后,就把狮子口改名叫旅顺口,以作纪念。

二、连州有什么风俗?

连州客家人的婚俗转播  过去,连阳地区客家人实行的是包办婚姻,男婚女嫁以媒妁之言父母包办为主。近亲不通婚,同姓同房不通婚,大部分人例行一夫一妻。但也有近亲姨表、舅表通婚的,一些富裕人家也娶二房三房妻妾。而不少穷苦人家却娶童养媳,即在儿子童孩时期,通过父母包办,为其接一个女孩回家,养至十六岁即为其圆房成亲,减少经济开支,简化婚事手续。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包办有两种手续,一种是媒人上门撮合,一种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媒。当媒人征得双方父母首肯,即把女方的年庚八字送到男家。男家请算命先生查对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辰,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论证。如果双方五行相克,如水克火、金克木,即水火不相容,水灭火;金属刀斧砍树木,不得了,婚事告砍。如果金生水、水生土,土生木,或金命与金命比和,即为贵,亲事就有希望。  接着,男方把双方八字相合的喜讯用红纸折柬写上,送鸡酒到女家定婚,协商礼金、嫁妆等事宜,把婚事敲定。然后,男方又请风水先生讣课择日定下迎亲日期,再用红柬通知女家,互相作好准备  男婚女嫁是人生一大喜事。临近婚期,男女双方都用大红请柬邀请各自之亲戚朋友光临。各自也准备酒宴、迎亲、送嫁等事宜,大户人家还得成立理事会,选一个老成文化人当“总理”,指挥一切。  女嫁婚前两个月,就得置办嫁妆,如做箱柜、水桶、脚盆等。新娘即赶做鞋多双,为新郎以及未来的家公、家婆等人做好一双布鞋,一是显示女绣才华,二是表示尊老孝心。临嫁前三天,女方邀几个姑娘、嫂子聚于闺房哭嫁,按照传统的曲调配特定的内容,实质是唱“曲嫁歌”,内容非常广泛,有对父母哭的,威谢父母的生育之恩和难舍之情;有对兄弟姐妹哭的,历诉同胞骨肉离别之情;有对嫂子、叔侄哭的,衷心致谢他们平时关心爱护之情;有对乡亲和家乡的热爱,哭诉故土难移之情;还有是哭骂媒人,倦骂媒人如何缺德管闲事、欺骗人等等。总之,逢人便哭,以人而异,这些形式和内容形成婚俗文化、民间艺术,祖辈相传,用于教育新人,颇具现实意义。她们的长辈听了哭唱之后,都要劝说一番,说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家立业是好事情等等。母亲、姐妹、嫂子等人在劝哭时也用哭嫁歌,互相动了真情,便哭成了一团,十分炽热。  到了出嫁前一天,男方即派人送“礼担”到女家,礼担里除了鸡酒、猪肉、衣衫、布匹以及各种利是钱之外,还有谷米、红枣、花生、青菜、柏子叶,象征“早生贵子,百子千孙”。  迎亲这天一大早,男家新郎先拜祖先,然后由媒人领取,请一个有子有女的“好命”大嫂作为牵新娘之人以及近亲姐妹弟弟等,八音吹打,抬着花轿前往女家迎亲。女家早已准备婚宴,早饭之后,举行出嫁仪式。这时,新娘已打扮一新,由送嫁嫂拖拖拉拉出厅堂,跪拜了祖先,再哭哭闹闹拖拉出门,到了轿前更是撞轿踢轿而不肯上轿,要送嫁嫂,近亲嫂一推一拉塞进花轿,也还哭闹。这种形式既有礼教习俗又有真情流露,颇具人文景观。  迎新路上,由一个“命好”的大汉手舞一把“斩妖刀”,胸佩“照妖镜”,拖着一条三尺九寸长的含枝叶的杉树走在前头,为新人“驱邪除妖”,后面相继的是新郎、花轿、迎新弟妹、送嫁弟妹、挑礼担、挑嫁妆等一干人马逶延而行。有的大户人家除了请八音吹打还请金狮队,十分热闹壮观。  迎新队伍回到男家,早有人在放炮竹、接礼担。大吹大擂一番之后,牵新娘的大嫂把新娘牵下轿来,跨越放有九双筷子九只酒杯的圆米筛,跳过火盆才进厅堂,意思是祝福一对新人齐头齐尾、地久天长、圆(完)美到老,家庭兴旺。  结婚大喜,贺客如云,送对联、送镜画、送红包、烧炮竹等等,不一而足。  婚宴开始,新郎新娘一起拜祖先、拜天地、拜父母、拜长辈,由牵新娘嫂向新娘介绍身份,这叫结婚拜堂,长辈们都给一个红包表示祝福还礼。婚宴入席,“总理”安排一男一女敬请男女双方的长辈、舅父坐上席。婚宴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有十六至二十大碗的,山珍海味齐全。一般人家起码得办十二大碗,其中鱼丸、红烧肉、豆腐、竹笋、花生等是不能少的,象征团圆红旺富裕、生子添孙等兆头。  婚后三朝,新婚夫妇带着鸡酒回娘家拜祖先,客家人叫“转三朝”,然后才回家过日子。  客家人过去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一嫁一娶花了不少钱财,素有“娶亲做屋、三年吃粥”之说。加上“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旧礼教的约束,离婚现象极少发生。  离婚再嫁,婚事从简,一般不请八音,不坐花轿。有坐轿者,乃坐两人抬的“兜子”,即用双杠扎竹椅有盖无栏的笼轿。婚宴也没有一定的规格。但,离婚再嫁不受歧视。

三、揭阳过年风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民俗称为“过年”。潮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当天一大早,人们便走亲访友,称为“拜年”。拜年时一般都应带“大吉”(即柑,大于桔,故称“大吉”),被访主人也应以“大吉”回赠,以示共同吉利,并互道“新年好”、“新正如意”、“恭喜发财”等以表吉祥之愿。大年初一,按揭阳传统例俗,多数人家早餐吃斋,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和敬佛的诚心。春节期间,城乡都组织舞狮、猜谜、游标旗、潮州大锣鼓等文娱活动。此外,成人还要给老人、小孩送“压岁钱”。 人胜节  正月初七为人日,亦即人胜节。出自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七日为人”之说。是日,民间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可得财运亨通。此俗今尚流行。 元宵节   也称“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揭阳民间旧俗要在本日祭祖。一些乡村,还有做“丁酒”习俗(注,当年生男孩之家庭,要在此日设酒席宴请乡邻。)县城通常皆有赛花灯,燃放烟花,舞狮等习俗。普宁等地乡村,也有元宵夜“看新娘,做四句”习俗。 清明节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四月初(通常为四月五日)。清明节前后,是人们扫墓祭拜祖先,缅怀先烈的时间。 端午节   俗称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是日,各家各户大多吃粽子。揭阳尚有“挑龙须水”、“洗龙须浴”之俗,据说端午时节,江河之水为“龙须水”,或食或洗均可避邪。此外,有些地方还举办“赛龙舟”活动。 出花园  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七日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类似现代的“成人节”。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等。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潮属各处普遍有祭祖活动。节前节后一二天,各善堂和寺庙也有“施孤”放赈活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家家户团聚吃月饼,品水果赏月。本区民间中秋节品,必有月饼、芋头、柚三种。相传元初,统治者强迫汉人每家养一名元兵,抗元人士不满其压迫,乃借月饼传书,约定各家中秋夜某时杀死所养“元番”,是夜一举成功。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鬼”,故中秋节食芋剥皮谓之“剥鬼皮”,剥柚食肉谓“吃鬼肉”。民俗中还有“拜月娘”,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海外侨胞亦喜择中秋回乡探亲,与家人团聚。 重阳节   九为阳数,故农历九月九日称“重阳”,是日登高成俗,榕城市民多登临黄岐山、紫陌山游乐。地都一带有食鱼粥,有些地方则有食杂烩粥习俗。此日,儿童多放纸鸢,民谣有“九月九,风禽(筝)仔,满天走”之说。 冬节   农历冬至日为冬节,俗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拜神明和祖先,祭品中必有糯米圆,以示大团圆。民间有“食过冬节圆,就多一岁”之说。也有用糯米圆粘于器物、屋柱、耕牛之上,以祈丰收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