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一、南非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多黄金,故首饰精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可享受到特有的生活,即一年之中可享受更多夏季或冬季......

二、人们对出境游目的地的选择有哪些变化?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人们对出境游目的地的选择更加趋向多元化,如非洲、中东欧等一些旅游资源丰富、别具特色的小众目的地开始崛起,成为中国游客的热门选择。今年1-7月,位于非洲南部的南非成为“黑马”目的地,在金砖国家中中国游客量增速最快,同比上涨近4倍。

“彩虹之国”南非,是世界上拥有生态多样性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户外探险的好去处,可以徒步、冲浪、鲨鱼潜水,可以去桌山徒手岩降,在原始森林高空滑翔,挑战世界第一高蹦极。近年来,南非的个性化旅游体验逐渐受到中国游客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南非度假。南非花园大道、法国小镇、太阳城、好望角、桌山等景点备受中国游客喜爱。

三、荷兰开发旅游景点的优势都有哪些?

地理优势 经济优势 文化、艺术优势

四、非洲有哪些特色的风景,耐人寻味的?

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Ma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始建于1961年,是肯尼亚西南部的一个大型猎物禁猎区。它位于肯尼亚裂谷省纳罗克附近,与坦桑尼亚北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无缝对接,名称来源于当地原始定居者马赛人。

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拥有大量的豹属动物,例如斑马、汤氏瞪羚、角马等迁徙动物,每年7月至10月,迁徙动物会从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来到此地。经过多次扩大保护区的面积,目前保护区面积有1510平方千米,约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著名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的许多镜头拍摄于此。

马赛马拉还是一个巨大的保护完好的风景区,低矮的丘陵绵延起伏,宽广的草原一望无际,巨大的金合欢树和波巴布树散落其间,马拉河的众多支流纵横穿越,景色美轮美奂。乘一辆旅游专用车驰骋于原野上,常可见斑马成群结队,南非羚羊走动其间,非洲野牛徘徊,大象环顾左右。在这里,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独特的原始文化,草原日出、日落的仙境般的美妙,可以使久居都市的现代人忘记一切压力与烦恼,完全融入到奇妙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一种回归的轻松与快乐。

纳米布沙漠(Namib Desert)是纳米比亚西部的一个沙漠,位于非洲最大的国家公园——纳米布—诺克陆夫国家公园(Namib-Naukluft National Park)内。该沙漠面积达50000平方公里,位于纳米比亚长1600公里的大西洋海岸线上,东西阔度由50-160公里不等,安哥拉西南部也属于纳米布沙漠范围。此地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已持续了最少8千万年,从大西洋吹向该地区的空气经过寒冷的本吉拉洋流后变得干燥并冷却下沉,形成干旱气候。

一些不常见到的动植物品种只出现在这个沙漠中,其中一种叫“百岁叶“(Welwitschia mirabilis)的植物,类似灌木,不过它一生中只会长出两片长带状的叶子,这些叶子可以有数米长。虽然这个沙漠大部份地方无人居住及难以到达,在Sesriem仍然有人聚居,该地接近著名的索苏维来(Sossusvlei)及一连绵的沙丘,有些沙丘超过300米高,其中有世上最高的沙丘。它的沙丘形态复杂及有规律,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人们可从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斯瓦科普蒙德

五、非洲的名胜古迹,请选择一处推荐给大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

大津巴布韦遗址

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 (III)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0届会议报告.

据一个古老的传说,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希巴皇后的首府,在11到15世纪期间,关于绍纳城的班图文化有一段独特的描述.这座城市,面积将近80公顷,在中世纪作为重要的贸易中心而闻名.

津巴布韦 始于12世纪的非洲古国,有人将大津巴布韦壮观而又神秘的石头建筑归功于希巴皇后,然而它们却是地道的非洲人的杰作.津巴布韦这个词可能源于班图语,意为“受敬仰的石头城”.

确实,大津巴布韦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石头的结构的遗址,它们既没有灰泥,也不用拱门和圆顶.大津巴布韦对现代人来说仍是一个谜,因为在19世纪,一些寻宝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极大地阻碍了今天的考古工作.这些寻宝者以罗得迪古迹开发公司的名义,对这一历史古迹进行了合法的洗劫.

大津巴布韦有三组建筑:早期的一些卫城(或称山地要塞);由一堵很高的石墙围成的椭圆形的围场(或称庙宇);以及在卫城和围场之间河谷中的各类建筑遗址.遗址的地势很理想,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降雨量,这些对一个民族的壮大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运河大津巴布韦的探险家一直认为,这些建筑不是非洲人自己造的,而是其他外来民族造的.然而,试图证明外来民族曾在此居住的努力已归于失败,许多试图证明这类观点的材料也被一一否定.

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大津巴布韦完全是非洲人自己创建的,那里早期生产的陶器和人工制品与现代班图人(现居非洲南部)的器具非常相似.那些卫城遗址可追溯到12至13世纪之间, 这可能是由于那里不断增长的财富和出于安全的需要而建造的椭圆形的围场建于稍晚些时候,我们无法知道,那时的大津巴布韦是如何变得如此富有,并日益重要.但有一些是肯定的,即在15世纪前那里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它向外输出大量的珍贵物品,输出量超过了当时该地区的任何一个民族.

在大津巴布韦,高质量的砌石工艺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椭圆形围场东北部的那堵墙.此墙高9.1,底部厚度为4.9米.成“之”字型的顶部结构沿着长达244米的圆型围墙延续近60英尺.熟练的石匠首先需要将花岗岩修凿成形,然后按很规则的组合堆砌起来,将墙中心部分的碎石堆围住.这堵外墙以及围场内庙宇的内墙都建成曲线形状,并非笔直地延伸,这些内墙和通道究竟有何功用,这不得而知,不过围场和其中的庙宇看来是没有屋顶的.同样,围场内的石头圆锥塔的作用也令人费解.这实心的圆锥塔上也有“之”字形的结构.那些卫城矗立在高达27米的悬崖上,其入口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阶梯,阶梯的台阶由大圆石和峭壁中间修凿而成.卫城外亦有一排城墙.一条宽4米的走道一直通向城墙的顶部,在顶部,每间隔一段距离就矗立着一块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