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里杜鹃景区的发展现状
百里杜鹃景区的发展现状
百里杜鹃景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阳县,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山水山庄风光美景。景区内自然风光独特,景观优美,有“天下第一杜鹃,万里百里杜鹃”之称。
近年来,百里杜鹃景区的发展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景区的景观进行了优化。新建的景观工程让景区更美观,更宜人,增加了游客的观光体验。景区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景区经营者大力推行“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加强对游客的服务,无论是住宿还是餐饮,都能满足游客的要求,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景区也投入大量资金筹备新的景点和文化设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景区的管理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景区管理者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实施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对游客出入景区要求严格,确保游客安全出行。
近年来,百里杜鹃景区的发展状况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未来,景区将继续投入巨资,改善服务水平,建设更多的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不断改善景区管理,让游客在自然美景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二、〖安顺五日游线路〗李再勇: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
李再勇在老厂镇黑牛坪村与干部亲切交谈。本报记者 王君 摄
1月4日,市委书记李再勇赴盘县石桥搭陪镇妥乐古银杏景区调研时强调,要按照国际化的标准,着力挖掘古树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开发水平,努力把妥乐古银杏景区打造成为国际精品旅游景区。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李朝卉,市委常知埋蠢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宏远,市委常委、盘县县委书记陈少荣,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志祥参加调研。
在调研中,李再勇详细了解景区规划、建设、经营情况,沿着景区步道,实地察看了古银杏树保护、民居保护开发、河道景观及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等情况,对景区在开发建设中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李再勇指出,旅游产业既是低碳产业、朝阳产业,又是六盘水市实现转型发展、创新超越的战略性产业。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旅游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体现唯一性、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李再勇强调,妥乐景区拥有上千年的古银杏1000余株,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是我们最宝贵的旅游资源。要按照国际化标准,深入挖掘古树文化、传统文化、生物基因文化,把自然资源与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发掘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全力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水平,推动旅游产业良性发展。要突出景区特色,充分考虑景区建筑格调与古银杏的整体性、互补性与协调性,保持古朴风格,保留树木根形,让每一棵树都成为一个景观,让游客能够充分领略千年古银杏树的无穷魅力。要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管理,扩大银杏树的种植面积,全面提升接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景区开发、建设、管理水平。要做精旅游产品,依托黄果树等风景名胜区,整合盘县液早丹霞山等景区景点和周边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科学规划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要把景区建设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鼓励支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宾馆、酒店、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化等服务业,带动周边村民积极参与旅游经营,共同享受旅游业发展的成果。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立足贵州、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的要求,整合宣传资源,精心做好宣传策划,加大景区风光、特色文化的宣传力度,聚焦世界眼光,吸引高端游客。要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把景区开发建设与康体健身、养生疗养、特色农业发展、旅游地产开发等结合起来,增强景区吸引力、竞争力和承载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精品。
当天,李再勇还前往老厂镇和丹霞山进行调研。在老厂镇黑牛坪村生态移民安置点,李再勇与正在村卫生室看病输液的村民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村民看病就医、医疗保险报销等情况。要求老厂镇主要负责人和村干部要时刻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积极组织村民抓产业、跑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记者 彭颖)
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意见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 (一)着力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建立健全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提升宾馆饭店、景点景区、旅行社等管理服务水平。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价格欺诈、欺客宰客、超低价格恶性竞争、非法“一日游”等旅游市场顽疾,进一步落实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完善旅游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调整完善价格机制,规范价格行为。大力弘扬文明旅游风尚,积极开展旅游志愿者公益服务,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质。 (二)完善城市旅游咨询中心罩衫和集散中心。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鼓励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2020年前,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 (三)加强连通景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位建设力度。 (四)加强中西部地区旅游支线机场建设。围绕国家重点旅游线路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实际需求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增加至主要客源城市航线。充分发挥市场力量,鼓励企业发展低成本航空和国内旅游包机业务。 (五)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用三年时间全国新建、改建5.7万座旅游厕所,完善上下水设施,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到2017年实现全国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 二、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 (六)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制定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规划和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标准,明确营地住宿登记、安全救援等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和丝绸之路沿线、长江经济带等重点旅游地区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到2020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1000个左右。 (七)推进邮轮旅游产业发展。支持建立国内大型邮轮研发、设计、建造和自主配套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国内造船企业研发制造大中型邮轮。按照《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进一步优化邮轮港口布局,形成由邮轮母港、始发港、访问港组成的布局合理的邮轮港口体系,有序推进邮轮码头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程序设立保税仓库。到2020年,全国建成10个邮轮始发港。 (八)培育发展游艇旅游大众消费市场。制定游艇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有规划地逐步开放岸线和水域。推动游艇码头泊位等基础设施建设,清理简化游艇审批手续,降低准入门槛和游艇登记、航行旅游、停泊、维护的总体成本,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发展适合大众消费水平的中小型游艇;鼓励拥有海域、水域资源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艇码头建设规划。到2017年,全国建成一批游艇码头和游艇泊位,初步形成互联互通的游艇休闲旅游线路网络,培育形成游艇大众消费市场。 (九)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到2020年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十)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开发温泉、滑雪、滨海、海岛、山地、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依托现有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旅游度假产品和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休闲度假猛老需求的国民度假地。加快推动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鼓励城市发展休闲街区、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休闲空间。支持重点景区和旅游城市积极发展旅游演艺节目,促进主题公园规范发展。依托铁路网,开发建设铁路沿线旅游产品。 (十一)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把旅游装备纳入相关行物知腔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安全性技术标准体系。鼓励发展邮轮游艇、大型游船、旅游房车、旅游小飞机、景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用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兼并收购国外先进旅游装备制造企业或开展合资合作。鼓励企业开展旅游装备自主创新研发,按规定享受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政策。 (十二)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积极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术,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行互联网金融探索,打造在线旅游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宽移动支付在旅游业的普及应用,推动境外消费退税便捷化。加强与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合作,发行实名制国民旅游卡,落实法定优惠政策,实行特惠商户折扣。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新业态的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到2020年,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 三、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十三)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快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 (十四)积极发展老年旅游。加快制定实施全国老年旅游发展纲要,规范老年旅游服务,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各地要加大对乡村养老旅游项目的支持,大力推动乡村养老旅游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举办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鼓励进一步开发完善适合老年旅游需求的商业保险产品。 (十五)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支持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鼓励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旅行社和研学旅行场所应在内容设计、导游配备、安全设施与防护等方面结合青少年学生特点,寓教于游。加强国际研学旅行交流,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十六)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推出一批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市场深度结合,在业态创新、机制改革、集群发展方面先行先试。规范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加强行业标准制定和质量监督管理。扩大中医药健康旅游海外宣传,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交流合作,使传统中医药文化通过旅游走向世界。 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 (十七)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十八)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重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相关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十九)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 (二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五、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二十一)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 (二十二)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二十三)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 (二十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设立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国家重点旅游景区、“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等重点旅游线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乡村旅游扶贫村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让多彩的旅游丰富群众生活,助力经济发展。 (二十五)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对投资大、发展前景好的旅游重点项目,要优先安排、优先落实土地和围填海计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给中西部地区,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对近海旅游娱乐、浴场等亲水空间开发予以优先保障。 (二十六)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发展旅游投资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推进旅游项目产权与经营权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引导预期收益好、品牌认可度高的旅游企业探索通过相关收费权、经营权抵(质)押等方式融资筹资。鼓励旅游装备出口,加大对大型旅游装备出口的信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