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到底有多少种小吃,那种小小的烧饼金黄色的叫什么名字,想买点带回去~

你说那种小饼儿叫蟹壳黄烧饼,确实很好吃也很有代表性。我觉得屯溪醉蟹和五城茶干也很不错。

下面是一些徽州小吃,供你参考。

“蟹壳黄烧饼”徽州风味小吃名品。“蟹壳黄”又称火炉饼,是一种用干菜和猪肉丁作馅的小烧饼,经火炉烤熟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刚出炉的“蟹壳黄”,不待入口,便觉奇香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其味隽永。制作“蟹壳黄”,用熬炼七八成熟的菜籽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层次的面卷,再包上馅,置烤炉烤熟即可。“蟹壳黄”存放一周不坏,适合旅途食用。

“蝴蝶面”徽州风味小吃。“蝴蝶面”在上海、江苏及沿江一带享有较高声誉。具体制法:将面皮切成菱形片,入油锅炸发捞起转放入炒锅中,加肉片、冬笋、虾米、火腿、香菇、青菜和肉汤炒焖入味后即成。面皮炸发焖软,爽口不腻。因菱形面皮形似蝴蝶,故名。

“宏谭豆腐乳”黔县特产副食品。“宏潭豆腐乳”产于黔县宏潭乡。腐乳白里透红,鲜艳明透,入口酥而不臭,细品香、甜、酸、辣、咸五味俱全。“宏潭豆腐乳”的制作方法与一般腐乳不同。腌制时,要加入精盐、辣椒粉、五香粉、甜酒、芝麻油等佐料,讲究的还加虾米、火腿末等物。这种豆腐乳另有一个特点,就是贮存时间长,可以今年制作明年吃,也有 存放几年再吃的,如同陈年老酒一样越陈越香。

“黄山河螺”黄山风味小吃。黄山市境内溪水清澈,浅底尽沙,没有污染,所产之螺蛳,质地高出田螺一筹。肉青白细嫩,且无泥腥气。黄山河螺略小于田螺,加工时,先剪去其尾端,配上油、盐、葱、姜、醋,入锅烧炒,滋味特别鲜美,深受食客喜爱。

“徽式炒面”徽州风味小吃。炒面采用徽式传统的座杠刀切面,比机器压面味道好,皮质柔润、爽滑、韧性大。配以半瘦肉、熟冬笋、开洋、水发香菇、精盐、味精、酱油、猪油、黄酒、蒜叶等佐料,炒成后,色泽翠黄,金丝缕缕,鲜香扑鼻,柔软润滑,吃而不腻。既是宴席上的点心,又能随菜上桌。

“徽州裹粽”黄山民间小吃。米粽全国各地都有,但黄山地区的粽子却独具风味,在包法、形状、内容上都与众不同。“徽州裹粽”大多是“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红豆粽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灰汁粽,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滤水拌糯米裹制而成,因碱性重,粘性强,吃起来特别可口绵软,又便于短期存放,所以深受食客青睐。“徽州裹粽”是一种营养丰富、卫生方便、风味可口的旅游食品。

“火焙豆腐”徽州风味小吃。“火焙豆腐”是黄山市屯溪区和休宁县一带的特产。具体制作方法:将老豆腐切成方块,放在架上发酵,然后在木炭火上烘焙,两边烤成蜡黄,随烤随吃,吃时在豆腐上抹上辣酱、麻油等佐料,入口更为鲜美。

“火烧冬笋”徽州风味小吃。“火烧冬笋”系山区传统风味。将冬笋连壳埋入木柴火灰中,烧焖至手按觉微软时,拨灰取出,去壳、根,用菜刀的后部插入笋肉中向外撬成一块块的如劈柴状的条块。另用蕃茄酱、甜面酱、辣酱、芝麻油、酱油、葱姜汁等作调味品,食者择佐料拌食。冬笋脆嫩,入火灰中焐焖,笋内水分损失少,又不少原味,用刀将笋肉撬下,笋肉表面毛糙,极易吸收卤汁,故味浓,质清脆鲜嫩。

“绩溪菜糕”绩溪风味小吃。先将糯米放在水中浸透,然后在乡间的水碓或石臼上捣碎,再用细细的铜细筛筛出,加工成米粉,晒干贮藏起来。食时将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内,加入适量水和微量酒酿,然后搅拌成浆糊状,让其发酵,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当糯米粉糊发酵成蜂窝状时,遂按甜、咸两种蒸糕味道配料。甜蒸糕在糯米粉糊内拌入若干白糖、小红枣及红绿丝即可;咸蒸糕则将事先炒熟的豇豆干丁、豆腐干丁和瘦猪肉丁拌入糯米糊中。配好料倒入蒸笼内,厚度均约一公分。蒸糕时,将蒸笼一屉一屉地叠放在锅内,盖好锅盖后,温火先烧四五分钟,旋即转旺火烧10来分钟,等锅内蒸气上顶数分钟后,再用温火烧若干分钟,锅内散发出特有的香味,蒸糕便成了。

“绿豆兜”徽州风味小吃。事先将绿豆催芽,待皮破芽露时,拌小麦粉,加盐、水调和如糊,舀进锅铲上的篾箍内,徐徐潜入沸油锅中,粘结成块后,捞起篾箍,抽去锅铲,炸至暗黄带绿即可。绿豆兜酥松香脆,风味独特。

“麻酥糖”徽州特色名细糕点。“麻酥糖”为传统名品,从南宋流传至今。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小红纸包成长方形,小红纸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质感松软。麻酥糖中的精品称为“顶市酥”。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幼皆宜。徽州习俗,过年时家家都把小红纸包糖装在果子盒里招待客人,到亲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徽州民谚曰:“拜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要进厅堂”。

“梅干月饼”徽州风味小吃。“梅干月饼”为休宁县特产。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面粉与素油搅拌加工制成,饼焰采用野菜(苦板菜),经过腌制加工,拌以新鲜猪板油和白糖而成。制成的月饼与广式和苏式月饼不同,其味清香,酥软可口,甜而不腻,营养丰富,素有盛名。

“魔芋豆腐”徽州特产副食品。以魔芋为原料制成。魔芋又名鬼芋、鬼头、花连杆、蛇子头、天南星、蛇六谷,徽州各县山区均有出产。魔芋具有医治疟疾、闭经、疔疮丹毒、烫伤和降血压、降脂、开胃、防癌等功效。具体制法:魔芋磨成浆,煮成糊状,置于盆内,冷却后即成豆腐。

“魔芋豆腐”为新型保健食品,既可单独烹食,亦可佐其它菜肴共食,其味清爽。

“腊八豆腐”黟县特产副食品。“腊八豆腐”是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具体制作: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腊八粥”徽州时令小吃名。绩溪县风俗,农历腊八前将“腊八粥”的佐料准备好,一般以精白大米为主,另掺以玉米、豆子、山芋、芋艿、瓜干、菜干、干角豆等数十种干鲜蔬果同煮而成,有的雅称“百菜粥”、“百味粥”或“百宝粥”。按旧俗,“腊八粥”煮成后,先作为供品祭祖先,然后才合家食用。

“青精饭”风味小吃名。又称乌饭。《新安志》“南烛”条载:“丛生春晚,苗叶红赤,照耀山谷。道家用以馏饭,故又谓之青精饭。”南烛即乌饭树,属杜鹃科常绿灌木,叶草质,椭圆状卵形,新叶鲜红,老叶深绿;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初夏徽州人采摘乌饭树嫩叶(也可用茎、果), 洗净后捣烂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少量的明矾,稍加热,滤出汁液。将糯米洗净浸泡于该汁液中着色,约经半天取出,煮成熟饭,乌亮喷香。有的在饭内添加少许火腿片,其味更佳。吃乌饭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日,有“四月八,吃乌饭”之俗。相传古时江南有一名叫傅相的员外,夫人刘氏中年生一子,取名萝卜。后来父子双双出家,刘氏因思夫念子染成重病,一日在妻弟刘五的劝说下,破戒开荤,触怒阎罗天子,遂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沦入饿鬼道。其子生性至孝,在地藏菩萨的相助下,常去为母送饭。儿子每次送饭都被饿死鬼抢走,母亲仍挨饿。后来儿子发现山上有一种树叶能将白米染成黑饭,且味道更好,就试煮了一次送到地狱,饿鬼发现饭是黑色的,均不敢吃,此后刘氏就再没有饿过肚子,这天恰好为四月初八日。后来人们为防自己死后饭被饿鬼抢食,就在四月初八这天吃起了乌饭。

“纱面”歙县风味小吃。产于歙县南乡。纱面制作先用盐水和面,揉透揉匀,搓成条状,涂上菜油盘放盒中。片刻,再搓成细条,均匀交叉绕在两根长约尺余的芭茅杆上,一挂为一款,在保温的稻桶中静置半小时后移至户外的面挂上,下架后盘成饼状,晒干即成。纱面韧性足,咸淡适宜,口味纯正,宜于久贮。倘若来年开春天暖多雨,纱面返潮,只须包块生石灰搁入坛中,即可使其脆燥如初。

“深渡包袱”徽州风味小吃。深渡是旧徽州歙县一个古渡口,由浙江方向出入徽州的客商大多经此渡口。明清时行商多背包袱旅行,深渡的饮食摊主遂仿其形,创制出一种在馄饨皮上放上馅,卷包成如商人背负的包袱形状的小吃。这种小吃因为保持了徽菜原汁原汤的烹任技术,吃起来特别鲜嫩、香美,深受客商的青睐,很快便流传开来。“深渡包袱”配汤食用,入水锅煮熟捞出,馅中有火腿、香菇末,汤中除放熟猪油、酱油外,还有猪油渣末、葱、蒜、姜末,是一种方便的美味小吃。

“双冬肉包”徽州风味小吃。因馅心中配有冬菇、冬笋,故名“双冬”。相传300年前,黎阳一家夫妻小店开始经营这种小吃,取名“冬菇冬笋肉包”。1840年以后,城内一家最有名气的紫云楼餐馆,也制作这种包子,但改进了方法,馅心原料除了鲜猪肉、冬菇、冬笋外,又添进了虾米,不放味精,保持了原汁原味,并更名为“双冬肉包”,“双冬肉包”不仅馅心讲究,做工也精细,利用马尾松毛垫笼蒸制。食之鲜润爽口,风味独特。

“甜酒酿”徽州风味小吃名。“甜酒酿”系用上等糯米酿制而成,在黄山市城区或集镇的街头巷尾,常可以看见有人挑担子叫卖“甜酒酿”。担子两头是两只石鼓形的竹篮,竹篮上的盖子中间镶着玻璃,玻璃下面放着一碗碗米酒酿;那米酒酿中间还有一个凹坑,里面溢满了甜酒汁。“甜酒酿”的做法很讲究,吃法也分为两种。凉吃,若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凉;热吃则在冬天,将酒酿与金丝琥珀蜜枣或鸡蛋一起煮沸,吃起来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顿消。

“屯溪醉蟹”屯溪风味小吃名品。用活蟹四只,每只重三两,酱油、徽州风光酒、蒜瓣、姜、冰糖、花椒、盐、高粱酒若干,将蟹洗刷干净,沥尽水。取花椒一两,精盐一斤,下锅炒至出香,盛出凉透,称取四钱使用。姜拍松。取蟹撇开脐盖,用手挤出脐底污物,放一小撮盐,花椒一粒,合上。然后掰下蟹爪尖一个,从脐盖上部扎进,以钉牢脐盖,放入小坛内。取酱油倒入坛内,再加徽州风光酒(或黄山蜜酒)、姜块、蒜瓣、冰糖,最后倒入高粱酒,用油纸盖坛口密封。一个星期后即可开坛食用,蟹色青微泛黄,味甜,有浓郁酒香。民国以前,浙沪客商多原坛购买,作为礼品,债赠亲友。

“五城茶干”徽州风味小吃。“五城茶干”是黄山传统特产,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偶尔得尝,曾赞不绝口。该茶干以配料讲究、制作精细、色香味美而著称。它是黄豆浆液过滤后,用传统方法紧压,加配料熬煮而成的。主要原配料有优质大豆、原酱、冰糖、香油、丁香、桂皮、大香等,含有植物蛋白质、还原糖等多种营养成分。“五城茶干”是品茗之佐餐,下酒之佳肴,其味美适口,老幼皆宜。过去因手工制作,市面上出售不多,现在休宁县粮油食品总公司下属厂采用先进技术,成批生产“龙湾”牌“五城茶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