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市武清区 特产 大嘴巴炸糕 家中老人特别想吃有没有人知道在哪? 谢谢了。
他们家现在不叫 大嘴巴炸糕了 叫李记大海炸糕了
二、武清 历史文化 与特色
地理环境:退海成陆,冲积平原,海拔起伏不大,但总体上是西北(高村乡)高,东南(大黄堡洼)低。
历史文化:先秦 燕国之地,滨海羁糜散州 燕赵文化
西汉 元封五年始设泉州县 雍奴县
北魏 太平真君七年省泉州入雍奴
唐朝 天宝元年废原县名,更新县名为武清县
明朝 燕王扫北,定都北京
武清北拱神京,南襟沧渭,漕运文化开始兴起。但这时的武清县较先前要小了很多,因为析出了天津县(天津市)。
建国后又析出安次县(廊坊市)
三、天津武清杨村有什么特产?
在明朝初年,浙江绍兴有一户姓杜的人家因生活逼迫搬迁到杨村谋生,在那开了一个糕干店,靠卖糕干为生。把米碾成面,和以白糖蒸成糕干,沿街叫卖。当地人品尝后也很喜欢,杜家制作的糕干独树一帜别具风格。买卖开始兴隆起来。并以家传手艺世代制卖糕干。后来糕干做为贡品入选皇宫,受到皇帝的称赞,杨村糕干的名气不径而走,流传开来。清末民初,仅杜姓开设的糕干店就有万全堂、万胜堂、万金堂、万顺堂、万源堂多家。再加上外姓人经营的糕干店,最多时可达十几家。这些糕干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海内外,人们统称杨村糕干。
四、天津的麻花为什么叫"十八街麻花",炸糕为什么叫"耳朵眼炸糕"?
天津有三大名点: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还有耳朵眼炸糕。
1.“耳朵眼炸糕”始创于1900年,创始人叫刘万春。它的得名和“耳朵眼胡同”有关。这条胡同仅一米宽,窄如耳朵眼,在天津很有名,刘万春的炸糕店因紧靠这条胡同,于是人称店里出售的炸糕为耳朵眼炸糕。
2.”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
十八街大麻花出名后,范桂林依然坚持原来的投料标准和操作工艺,决不依仗名声而偷工减料。他的配料都有严格标准,例如炸制一个半斤重的麻花,要用油4两、白糖2两5钱、冰糖半两。在和面时,要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适当增减食碱数量。炸制时炉火不能过猛,须用温火炸透。所以他炸出的金黄酥脆大麻花,深受顾客欢迎。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
3“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也是全国闻名的传统风味小吃。说到它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主顾大都是往来运河码头的船工、纤夫、小商贩。高贵有在店里专管做包子,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高贵有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艺。他是天津最早放骨头汤做馅,第一个用米发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开流油,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当他二十多岁时,因羞于再用小名做铺名,曾改为“德聚号”。可是人们仍然喜欢叫他“狗不理”。当时,慈禧太后吃了袁世凯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专人到天津去买。从此“狗不理”包子的名声就更大了。
“狗不理”包子铺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而且越开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兴隆。他们还接待过一批又一批国外旅游者。西哈努克亲王到天津时还特地约请“狗不理”包子铺的厨师到他的住地,为他制作“狗不理”包子,并且按照这家包子铺的传统吃法,吃了稀饭和酱菜。美国总统布什在他任前驻华联络处主任时,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尝“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人俗谚说:“到天津不尝一尝’狗不理”包子,等于没有来过天津。”
呵呵,说实话,这三样名点我本人都不太爱吃.不过来天津旅游的朋友品尝一下还是不错的选择。
五、请问天津哪的小吃最好吃
太不地道了。。朱砂。。酱豆腐好不好。。。
你忘了说云吞
锅巴菜(重庆道陈记锅巴菜) 煎饼果子(推荐去河北增产道吃) 老豆腐 发面饽饽
天津好吃的都是早点
推荐早点 大福来锅巴菜 清真刘记大顺斋(佟楼) 老幼乐(食品街)
早点!
帖饽饽鳌鱼 推荐(紫金山路到头 武清四合院)!极品!
六、天津的美食在哪里?
南市食品街;意大利风情街;辽宁路小吃街;郎香街;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