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

一、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

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都面临着贫困问题。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各种扶贫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扶贫资金项目。扶贫资金项目的绩效目标是确保投入的资金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设定的预期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率提高、贫困人口减少等方面的指标。这些目标在项目筹划阶段就应该明确并与相关方进行充分讨论,以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设定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可衡量性

绩效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只有这样才能确定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衡量性意味着目标可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进行评估,比如贫困人口减少了多少,就业率提高了多少。通过定量化的指标,可以更好地评估项目的绩效。

2. 可行性

绩效目标必须是可行的,即能够在项目实施期间达到的目标。在设定绩效目标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确定目标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考虑项目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限制条件,确保目标的可行性。

3. 有效性

绩效目标必须是有效的,即能够带来实际的改变和影响。项目的绩效目标应该与项目的使命和目标相一致,以确保项目的投资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绩效目标应该体现项目的核心价值,能够为贫困人口提供可持续的改善。

4. 可持续性

绩效目标必须是可持续的,即能够在项目结束后继续产生影响。扶贫资金项目的绩效目标不应该仅仅关注项目实施期间的效果,还应该考虑项目结束后对社区和贫困人口的长期影响。项目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以确保长期的效益。

总之,扶贫资金项目的绩效目标是确保项目能够切实解决贫困问题并带来持久的改善。通过设定可衡量、可行、有效和可持续的绩效目标,可以更好地评估项目的成效,提高项目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二、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

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引言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贫困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社会难题。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并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各国政府实施了各种扶贫项目。然而,扶贫项目的成功与否不能仅仅依赖于项目的立项和执行,还需要对项目资金的绩效进行有效管理。

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定义

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监控、评估和控制手段,确保扶贫项目所投入的资金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取得满意的绩效。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组织跟踪项目的进展、评估项目的效果,并及时采取措施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性:

  • 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扶贫项目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如果这些资金不能被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通过资金绩效管理,可以确保资金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从而实现贫困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 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扶贫项目通常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只有通过有效的资金绩效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管理者可以通过监控和评估项目的资金绩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运行。
  • 增强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资金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确保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可以减少腐败和滥用资金的风险,提高项目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 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和执行力:扶贫项目的成功与否与管理者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密切相关。通过资金绩效管理,可以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发其责任感和执行力,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实施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

要成功实施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需要经历以下关键步骤:

  1. 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在项目立项之初,应该明确制定项目的绩效目标,并与参与项目的各方共同确认。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
  2. 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项目开始后,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可以通过定期的报告和评估来监督项目的绩效。
  3. 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绩效:在监控和评估的基础上,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项目的资金绩效。可以通过调整项目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或提供培训等方式来提高绩效。
  4. 建立绩效奖惩机制:为了激励管理者和项目执行者,可以建立绩效奖惩机制。通过对绩效优秀者进行奖励,对绩效较差者进行处罚,可以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结论

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有效的资金绩效管理,可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增强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并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因此,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重视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并在项目实施中加以应用。

三、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预算支出绩效,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过程中对经济建设项目资金预算进行的绩效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规则用于指导经济建设项目资金(以下简称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根据项目资金的不同性质和管理要求,具体分为三类:

  (一)由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及其他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分配的项目资金。主要包括:中央基建投资,车购税专项资金和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发展基金等与经济建设相关的中央政府性基金,以及港口建设费中与经济建设相关的部分(以下简称基本建设类投资)。

  (二)由财政部会同发展改革、环保、水利、农业等主管部门负责分配的项目资金。主要包括:中小河流治理、农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综合奖励示范等与经济建设相关、由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根据资金分配方式分为“事前补助类资金”和“事后一次性奖补类资金”。

  (三)由财政部负责分配的项目资金。主要包括:秸秆能源化利用、燃料乙醇补贴、淘汰落后产能等与经济建设相关的事后一次性奖补类资金(以下简称其他项目资金)。

  其他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以财政部为主实施,具体参照财政专项资金中“事后一次性奖补类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

  第四条 财政部、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应加强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做好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财政部主要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设计,组织、指导有关部门、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本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制定、工作组织和指导监督;项目单位主要负责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应建立健全绩效运行监控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内部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队伍建设和档案管理。

  第五条 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应当科学合理、具体细化、及时有效,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基本建设类投资预算绩效管理

  第六条 基本建设类投资预算绩效管理的办法制定、工作组织和指导监督由主管部门负责。财政部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部分项目资金实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再评价,推动主管部门完善投资政策、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第七条 绩效目标设定。预算下达前,项目单位应根据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在向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等申报材料时明确“拟建规模、投资估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分析”等与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相关的内容。主管部门可在批复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等过程中,确定绩效目标,并通过抄送投资计划等方式告知财政部。

  第八条 绩效运行监控。预算执行中,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建立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制度、中期评估等方式对绩效运行实施监控;如需调整,主管部门应根据规定程序进行调整、审批。财政部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部分项目资金,对照相关绩效目标,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等,对项目建设进度、累计完成投资等绩效运行情况实施监控,并对按绩效目标规范有序开展的项目,按规定下达预算和支付资金;对与绩效目标发生较大偏离的项目,视情况暂缓下达、停止下达投资预算。

  第九条 绩效评价。项目建成后,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管理需要,决定是否对照批复的绩效目标组织开展绩效评价。财政部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部分项目资金,结合相关绩效目标,通过核查、抽查或者竣工财务决(结)算评审等方式进行绩效评价或再评价。

  第十条 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主管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应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投资规划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并将评价结果抄送财政部。财政部开展绩效评价或再评价,应形成绩效评价报告,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议,推动主管部门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政策。

第三章 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

  第十一条 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办法制定、工作组织和指导监督由财政部和主管部门共同负责。

  第十二条 事前补助类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前或项目完成前,财政专项资金根据绩效目标及绩效运行情况进行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结束或项目完成,可将绩效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考量因素之一。

  (一)绩效目标设定。财政部可会同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建设相关专项规划、申报实施方案等,通过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或批复相关的实施方案等方式,明确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建设任务量、实现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或经济效益和相应的绩效指标、投资规模、资金需求,以及为实现绩效目标应采取的工作程序、技术路线、职责分工、长效机制、奖惩措施等多项内容。

  (二)绩效运行监控。预算执行中,财政部、主管部门应指导、督促地方依法合规、积极落实协议或实施方案,确保按期实现绩效目标;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主管部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统计调查、工作简报等方式定期采集项目建设进展、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绩效运行信息,按要求汇总分析,逐级上报。财政部可会同主管部门将绩效运行情况作为下一步资金分配的参考因素,调整后续预算安排及下达进度。一旦发现严重偏离绩效目标,要求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三)绩效评价。绩效目标期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主管部门对照协议或实施方案开展绩效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逐级报送;财政部可根据工作需要,会同主管部门对照协议或实施方案进行再评价,形成再评价报告。

  (四)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财政部可会同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对绩效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较差的通报批评;可按照协议约定或有关规定,采取评价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等奖惩措施。

  第十三条 事后一次性奖补类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指项目完成后,财政专项资金根据绩效结果进行奖补。对奖补资金的后续使用可不作具体规定。

  (一)绩效目标设定。财政部可会同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明确统一的绩效内容、绩效指标和补助标准。

  (二)绩效评价。项目单位根据明确的绩效内容、绩效指标进行自评,并提交包括自评结果在内的申报材料,财政部可会同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对绩效结果进行审核确认。

  (三)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财政部可会同主管部门,根据审核确认的结果和既定的补助标准分配并下达财政专项资金。

四、银行绩效资金乱发如何维权?

  如果绩效资金属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申诉。

  如果绩效资金不属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银行作为所有权人,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三十九条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五、结转资金需要做绩效目标吗?

不需要 。因为结转资金是当年支出预算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度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其相应的绩效目标尚未完成,应当在预算执行完成,也就是结转资金使用完结后,考核所涉及的绩效目标。

如果此时对结转资金做绩效目标,就打乱了原来设定的绩效目标,不利于对结转资金的监管。

六、绩效资金管理情况如何填写?

绩效资金是指根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配的奖励资金。绩效资金管理情况的填写通常是在绩效考核报告或者绩效管理系统中完成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登录绩效管理系统或者打开绩效考核报告。

找到绩效资金管理情况的填写入口。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绩效资金管理情况,通常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绩效资金的发放情况,包括金额、时间、对象等。

绩效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用途、金额等。

绩效资金的管理情况,包括资金的保管、使用和管理情况等。

点击提交或保存按钮,保存填写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绩效资金管理情况的填写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夸大事实或者虚报数据,以免影响企业的信誉度和声誉。

七、科研资金的绩效是否需要纳税?

国拨资金是专项经费, 不应交税、收到的时候应该有批复、告诉你如何使用。

科研费是企业自己的支出跟国拨是两回事儿

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意义?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取得相应结果的有效性和效率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有助于加强对转账资金的支出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九、为什么要进行扶贫资金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为了检验资金使用效益和是否符合规定。

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作用?

通过分类设计编制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绩效评价指标评分体系,既能把绩效管理的触角延伸至专项资金使用的最末端,又能够评价出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方面的差距、不足,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科学合理。

评价报告显示,27个事后整体评价项目在管理制度健全、资金到位、预算控制、实际完成和质量达标满分或基本满分,而在计划安排合理性、制度执行有效性和完成及时性得分较低。

1个事中评价项目在资金到位、资金支付、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得分满分,扣分方面主要是项目申报时绩效目标设置不够完整、项目社会效益不够明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