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后上哪旅游好
春节后可旅游的地方也是非常的多.山东可作为你旅游的可选之地!济南的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青岛的极地海洋世界,泰安的泰山,曲阜的三孔等等. 玩转山东,登陆 游哪网 .
二、山东春节旅游景点推荐下
游乐场太冷了,还是去滑雪吧,青岛有个天泰滑雪场,可以去玩玩
三、济南科技馆过年正常营业么?山东省内适合过年旅游的场所有哪些?
科技馆按国家法定假期执行。有些单位自主决定,如海尔集团。过年旅游去泰山,和九顶塔。
四、山东过春节的传统习俗
山东过年习俗
山东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其中全年最为隆重的算是春节了。作为古代文明国家的一个中小城市,山东聊城同样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习俗。
山东过年习俗: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山东宁阳县过年习俗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山东崂山过年习俗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五、过年习俗
潍坊青云山、金宝乐园、杨家埠推出“年俗”系列旅游活动.城市里自不必说,超无聊.乡下的年却更显出年的趣味。似乎在孩子童心的世界里,他们对年的渴盼是其它诱惑所远不能比的,盼着过年的压岁钱、新衣裳、烟花炮竹,还有那热腾腾的团圆饺子…… 山东人过年很讲究,而各地又有自己不同的习俗。 比如过年的吃食,每到除夕,老百姓大都要煮许多黑枣。吃枣的时候,必须将枣仁吐在地上,因为“仁”在山东的方言里和“银”谐音,意为 “遍地吐银子”。除夕夜,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外横一根木头柱子,家里头不准扫地、泼水,据说这是为了能留住财神。 诸如这样的旧俗还很多,比如忌动针钱,忌吃荤,忌捣蒜;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初一忌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要改说“挣(赚)了”。 我小时候过年,初一早上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家门口的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虽然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椿树和我长大有什么联系,但是我还会规矩地去做,至少这会赚得母亲满脸的开心。 “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过年的对联也多与“农”字有关。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和风吹绿柳,时雨润春苗”等等,都在祈愿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初一到十五,乡下的年似乎一天浓比一天。舞狮子、扭秧歌可以称得是山东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顿节日大餐。“山东秧歌”源远流长,风采独具,从表现形式上大致分为地秧歌、寸秧歌、跷秧歌三种,其中跷秧歌历史最久、分布最广,表演形式简单。男性的粗犷豪放、女性的妩媚柔韧,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串亲更是山东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