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古镇(咸阳武功免费旅游路线)

文化是根,山水有灵。依托古老的文化和山水灵气,武功古镇正在焕发生机。

寻觅一方清幽,来到三水交汇,两塬拱卫下的古镇,几个人一起走过新建的公园广场,漫步沉默的石板街,浏览两旁古色的建筑,尝着热乎的路边摊,回味着几千年,几百年前的古人也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这样的旅行是真正的休闲。没有舟车劳顿,没有人头熙攘,也没有狂购的欲望。来到武功古镇你会领略到东西两塬粗犷的黄土高坡上的之字形路和绿树掩映中的庙宇飞檐,如飘带一样的漆水静静地从绿毯一样的大地和开着鲜花的果园旁流过,镜子一样的湖面上绿柳婆娑,而白墙黛瓦的姜嫄水乡则像一艘大船漂浮在水面之上,三三两两的居民悠闲的坐在树下的长凳上品味这悠闲的时光。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惟愿这静好的岁月能够长长久久。

古镇文化厚重,有着挖掘不完的故事和传说。 且不说全国重点文物夏、商、周断代工程全国三个考古点之一的郑家坡遗址、唐太宗李世民为报母恩而建的报本塔、位居全国各地城隍庙之首的“都城隍府”武功城隍庙,都聚集在古镇,单是一个姜嫄生后稷的传说就让你感到神奇之至。

后稷的母亲姜嫄是“有邰氏女”,也就是现在的古镇人,因为是踩天帝的足迹怀孕,认为不祥,所以生下后稷后三次丢弃,三次被救,名之为弃。《诗经·生民》是这样传唱的:姜嫄“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弃后来教人树艺五谷,被尧封为后稷,主管农业。“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尚书·尧典》)。后稷是周的先祖,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至今古镇上的姜嫄墓,后稷祠,还有中国四大名台之一的教稼台都在讲述着姜嫄和后稷的故事。而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到十七的河滩会更是周先民因祭祀后稷而起,是西北最大的物资交流大会,成为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世民出生在武功,对武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当了皇帝曾三次驾临武功,大宴宾客,并且舍宅为寺,现为武功古镇的报本寺。而他为报母恩而建的报本塔就在报本寺内。古镇周边的好多地名都和李世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古镇的城隍庙坐北向南,西靠稷山,东临漆水,有着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传说城隍救过李世民的命,所以古镇的城隍是全国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为“辅德王”的神灵,端冕垂旒。城隍庙也被称为都城隍府。明代保存完好的三座大殿,在经历了岁月沧桑,风雨剥蚀后,至今仍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还有作为苏姓后裔的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题词的苏武纪念馆,铭刻着苏武的的气节和功勋。明状元康海后半生就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创唱腔,组建班底,改编演唱着着悲凉慷慨的秦腔,写出被称为志书典范的《武功县志》。死后也葬在古镇。周边的关帝庙、龙王庙、三霄庙、海潮院、清凉寺等遗迹还在讲述着古镇更多的故事。

古镇特有的古风古貌与山水风光相映成趣。 传说李世民幼时读书,在漆水河摸鱼嬉水,书没入水中,夕阳落而再现,将书晒干。真龙天子能呼日返起吗?这显然是传说。但“喀山晚照”的奇观,却是存在的。因为,东塬的喀山正好面对湋河出口,所以合适的季节,夕阳西下,湋河出谷的豁口之处,自然还能露出一缕阳光,正好落在喀山顶上,青影红光相映成趣,别具一番景象。绚丽的自然风光加上美妙的传说,这就是千百年来萦绕于耳的“喀山晚照晒书卷”的故事。

古镇的东桥为古丝绸之路经漆水河之古桥,先民以河两岸而居,垂柳成荫,水清见底,鱼戏其中。就有了“东桥水波花柳”的美丽景色。

二水寺塔位于漆水河与漠峪河道交汇之塬头上,二水于此交汇,突兀的梁山向箭头一样形成夹角,“风水古来佳、水明塔影秀”。塔为七级八面,玲珑清秀,影映漆水与漠峪河水中,远远望去,如一枝巨笔直指云天,十分壮观。但可惜的是动乱年代拆毁已尽,“二水塔影两河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报本寺塔为楼阁式砖塔,塔势雄伟,高耸云空。每逢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视为奇观,人称“ 胡燕朝塔”。

古镇处于东西两塬相夹的川道,漠浴河和湋水在古镇汇入漆水河,两塬拱卫,三水交汇,是个风水宝地。早晨太阳从东塬的喀山洒下光辉,整个古镇沐浴在一片金色的朝辉之中,黄昏稷山遮住了晚霞,从湋水的川道透出西天的光亮,山水相映,古镇像蒙着一层薄纱,显得静谧庄严。

冬季的古镇,东西两塬坡高路险,只有柏树的绿色点缀其间,古朴荒凉。一场大雪,天地交汇,茫茫无际。这时候天寒地冻,河滩会的戏台上演绎着千年往事,台下的小吃摊前热气腾腾。

春季四五月间,古镇的油菜花海,由河滩直铺到塬顶,一片金黄耀眼,像火一样燃烧到天上,其中点缀着红的桃花,白的梨花。而从塬顶向下看,绿树鲜花环绕古镇,漆水蜿蜒如带,水面波光耀眼,蓝天白云掩映其中。整个川道就是一副绵延的画卷。

夏季夜晚的广场,是古镇居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秋季果园的采摘又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古镇的建设勾起了乡愁,改变着周围人的生活。 漆水河边,有一片自然冲击形成的的扇形平地,三面绿水环绕,河畔绿柳成荫,水面游船画舫,古镇新建的街道姜嫄水乡就在其中。这条独特的街道,石板铺就,门前水流淙淙,白墙黛瓦飞檐,偶尔有撑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的姑娘在街道走过,供游人拍照,一派江南秀丽风光。

美阳关在东坡,是古时镇守古镇的咽喉之地,恢复修建的大唐雄关和塬上的黄土高坡给人一种铁马秋风的感觉,而配套建设的东桥水面,又会恢复水波花柳的美景,使人置身春雨江南之中。

宽大广场上的草地、花木、两塬的植被已经使古镇被命名为森林古镇。

古镇原来荒败,设施老旧,街道逼仄,河滩人多地少,塬上十年九旱,附近村民聚族而居,传承有序,民风纯外,勤劳憨厚。小麦玉米轮茬播种,也仅能解决吃饭问题,外出谋生是好多人不得已的选择。

现在,古镇被列为国家级旅游名镇进行重点开发,古镇和古镇周边的农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西北黄土塬中的古镇,勾起了人们的向往。

现在的古镇,美丽不只是连绵的图画,也不是一株树、一条船、一角飞檐、一片水面、一个传说,而是经历千百年,就在我们的眼前、脚下、身旁被千千万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踩踏过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