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精神?

一、淠史杭精神?

自力更生。当时淠史杭工程并未纳入国家计划,在长达14年的建设岁月中,皖西人民自带工具、自备口粮,近百万民工、干部和职工以公社为单位,成立了近万个水利团和6400多个突击队、战斗队,自制土炸药,自建水泥厂,自筹石木材,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肩挑手抬,完成了近6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

  顽强拼搏。淠史杭工程完全是白手起家建造,面对种种困难,广大建设者土法上马,顽强拼搏,创造了专攻切岭工程的“洞室爆破法”、专攻黄礓土的“劈土法”,研制了垂直运输土工具“倒拉器”;以“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就是脱掉两层皮,掉上几斤肉,也要切开平岗岭”的拼搏精神,终于实现了“叫高山低头,要平岗让路”的目标。 1959年3月龙河口大坝施工时,连降大雨,水位陡涨,施工难度加大,舒城县以8万人大会战的态势,夺取了“水涨一寸,坝高一尺”的赫赫战果。

  牺牲奉献。淠史杭灌区修建时正值共和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在渠道经过的地方,占用农田、搬迁房屋、迁坟填井、挖压土地等各项工作,都是畅通无阻。龙河口水库施工时,工地附近群众自愿让出1800多间房屋给民工居住,没有任何补偿与报酬;横排头上游陶洪集为建渠首,1.8万亩土地被淹没,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进入新时代,皖西人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对生态的影响,为下游人民的饮水安全再次作出了巨大牺牲。

  科学求实。淠史杭工程渠道设计根据皖西地形特点,打破传统5000分之一比降,创造性地采用20000分之一比降,沿高线布置渠道,实现了灌区80%自流灌溉,节水节能,并采用长藤结瓜式的工程体系,蓄、引、提三种水源相互调剂,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淠史杭工程总体设计为首届科技进步一等奖。刘伯承为淠史杭题词“科学态度、革命精神”,正是对淠史杭精神的高度凝练。

  丰碑永铸,精神永存!举世闻名的淠史杭工程充分展示了新中国建设成就和安徽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淠史杭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老区全面振兴发展谱写新的华美乐章。

二、淠史杭读音?

pì shǐ háng 

“淠”,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pì、pèi,最早见于金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淠”的基本含义为淠河,水名;引申含义为船行的样子。

史,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hǐ,最早见于甲骨文,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史”字基本含义为古代官职,如刺史;引申含义为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如太史。

在现代汉语中,“史”多用作名词,如史官。

“杭”,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普通话读音为háng,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杭”的基本含义为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简称,如杭纺、杭剧;引申含义为姓;古同“航”,渡河。

在日常使用中,“杭”也常做动词,表示方舟并济或以船渡,如杭筏、杭绝。

三、淠史杭起点终点?

六安市淠史杭大桥桥梁起点桩号为K10+949.40,终点桩号为K1+385.60,主桥为85m+120m独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

四、淠史杭运河的历史?

中国淠河、史河、杭埠河3个毗邻灌区的总称。

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中南部,地处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千米。灌区水源来自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磨子潭水库和梅山水库。总库容66亿立方米。该灌区于1958年开工 ,1959年开始灌溉农田,以后逐年续建配套,1987年干渠以上工程完工,支渠以下工程还在进行。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工程,包括: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渠首枢纽工程,7级渠道的2条总干渠,11条干渠,19条分干渠,总长1384千米;1.3万条支渠、斗渠、农渠,总长2.26万千米;大小渠系建筑物2万多座;中小型调节水库1066座和21万口塘坝,有效库容12.3亿立方米;抽水站、补水站总装机容量14.1万千瓦。该工程实现了40万公顷农田的自流灌溉,实灌面积达58万公顷,并解除了淠、史河下游的洪灾,减轻了淮河干流的洪灾。

五、淠史杭怎么命名的?

淠史杭是中国古代的三个重要水利工程,它们的命名来源如下:

淠水:淠水是指淠河的上游,淠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安徽省,流经淮北地区,最终注入淮河。淠水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水利资源,被用于农田灌溉和人民生活。

史河:史河是指史家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境内。史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它发源于商丘市境内,流经陈留地区,最终注入黄河。史河在古代被用于农田灌溉和人民生活。

杭城:杭城是指杭州城,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杭州是中国古代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杭城位于钱塘江畔,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被用于农田灌溉、运输和人民生活。

这三个水利工程分别以它们所在地区的地名命名,淠史杭成为了它们的统称。这三个水利工程在古代起到了重要的灌溉和水运作用,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淠史杭什么意思?

读作pì shǐ háng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330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

七、淠史杭精神观后感?

《淠史杭精神观》是一本描绘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书籍,通过对淠史杭先贤的故事和精神的讲述,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阅读《淠史杭精神观》之后,我被书中所传达的勤勉、坚韧、正直、谦逊等美德所感动。淠史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个崇尚正义、忠诚信义,并始终奉行道德原则的人。

阅读书中描写的淠史杭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他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卓越的意愿。他在任职期间不畏强权,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守自己的信念,最终为人民谋福利。他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较高修养的学者,他深入研究文化和道德,注重修身养性,力求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通过《淠史杭精神观》,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品质和精神境界对于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淠史杭的精神告诉我,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身体力行地追求真理、秉持道义、保持勤奋和谦卑的心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影响他人,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之,《淠史杭精神观》是一本有启发性的书籍,通过淠史杭的故事和精神,给予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追求卓越,以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八、淠史杭干渠连接哪些水库?

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水库先后开工、建成,拦腰截断淮河的几大支流,削减洪峰,下游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得到缓解。

但四大水库工程集水面积小、蓄水量小,一遇大旱,有如杯水车薪。即便是在条件好一些的地方,正常年景也只能满足不到百分之四十的灌溉水量,旱灾之患并未根本解除。

这才有了兴建以防洪、灌溉为主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淠史杭灌区工程的设想。1958年开工,1972年,淠史杭灌区骨干工程建成通水。

九、六安淠史杭大桥读音?

安淠史杭大桥读音是lù ān pì shǐ háng dà qiáo。

淠[pì,pèi]汉语汉字

淠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pì,pèi,指经格栅过滤的流水。

形声。字从水从畀,畀亦声。“畀”原指“蒸架”,转义指竹木制的格栅。“水”与“畀”联合起来表示“水流通过格栅”、“装置有格栅的水道”。本义:经格栅过滤的流水。说明:格栅应该是养鱼或捕鱼的设施。

十、淠史杭建造时感人的故事?

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最大的灌区。淠史杭工程向灌区年均供水40亿立方米,支撑着区域内14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成为保障大别山地区粮食生产的“压舱石”。

“洼地洪水滚滚流,岗上滴水贵如油。一方盼水水不来,一方恨水水不走。”曾经,短短一首《恨水谣》,透露出江淮分水岭地区群众千百年来的痛楚。

江淮分水岭有3条河流,淠河、史河、杭埠河。“淠史杭”这个让人乍一听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名字,正是3条河流的总称。分水岭峰圆坡缓,垄畈相间,雨量虽然充沛,但是降雨分布并不均匀,无雨则旱、有雨则涝。

走进位于六安市裕安区横排头渠首枢纽的淠史杭工程展览馆,在负一楼的“苦水”展区,一尊尊雕塑、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详尽描述了历史上江淮分水岭地区群众所受的水患之苦。据统计,从1886年到1985年的100年间,六安发生大旱8次、中旱23次、偏旱29次,发生水灾31次,其中特大水灾5次,淮河之灾、分水岭旱涝之痛,深深地刻进了当地群众的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大别山区陆续兴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5座大型水库,为拦蓄洪水、减轻淮河流域洪灾起了巨大作用。5座水库拦截了洪水,但同时也阻断了水源,使自然河流来水锐减,加剧了旱情。1958年,江淮地区再次发生大旱,六安地区受旱作物419.86万亩,其中45.46万亩作物颗粒无收,当年8月,安徽省委在佛子岭水库召开会议,下决心修建“淠史杭”工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豪迈的号子,寄托了大别山区群众修建淠史杭工程时的壮志豪情,近百万江淮儿女用愚公移山的执着奋战,建设了堪称奇迹的“人间天河”。

项目累计投入4亿工日,开挖土方6亿立方米,平均日上工50万人。通过短训班,培养了1500多名测量人员,原本需要4年的测量任务在短短4个月内全部完成。人民群众更是用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专攻切岭工程的“洞室爆破法”、专攻“麻僵土”的劈土法、用于垂直运输的工具“倒拉器”,还有渠道量方、运土器、轨道运土等各种土法,克服了工程中的千难万险。工程建设中,涌现了如黄昌栋、刘美三、刘胡兰战斗连、董存瑞战斗连等无数施工英雄和模范团体。

直到1972年,“淠史杭”工程才建成通水。项目由水源工程、渠首枢纽工程、渠道和各种水工建筑物组成,以上游6大水库作为主水源,由横排头、红石嘴、龙河口3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20多万座塘堰,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组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2011年被评为“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

幸福安康的源泉

——山河为凭,告慰英灵。淠史杭工程年复一年发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大别山现代化的基础保障、老百姓的安康源泉

1964年5月31日,淠史杭工程总设计师黄昌栋病逝,时年仅42岁。工程建设期间,黄昌栋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弥留之际,黄昌栋提出想去五里墩大桥看看。当妻子和同事把他抬到淠河总干渠边上时,他潸然泪下:“河堤上的树都这么大了,可是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完,我死后,就把我埋在岸边岗上,死了,我也要守着淠史杭,要看大地的丰收。”

山河为凭,告慰英灵。淠史杭工程已年复一年发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大别山现代化的基础保障、老百姓的安康源泉。

“面对2022年的严重旱情,淠史杭灌区三大渠首全年灌溉引水31.4亿立方米,外水补给站提外水约6.9亿立方米,内部蓄水利用6.7亿立方米。实灌农作物面积约1060万亩,其中水稻96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约700万吨,总体保障灌区粮食丰收。”淠史杭灌区调度处负责人朱善斌说,去年灌区因灌溉因素增产粮食约300万吨,抗旱减灾效益约70亿元。同时,灌区向合肥、六安两市供水6.66亿立方米,确保了省会、老区城乡居民的用水安全。

让种粮大户黄国艮旱涝保收的张寿支渠,是淠河总干渠裕安片的3条支渠之一,灌区灌溉面积近13万亩,服务了裕安区苏埠、韩摆渡、城南3个乡镇及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园。

“面对去年那样严峻的旱情,科学用水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淠河总干渠戚家桥管理分局负责人邹俊告诉记者,该局在水量调度、计划用水、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目前我们灌区农业灌溉闸口已经100%配套了自动量测水系统,能有效地调控每一片农田的用水,精准灌溉,杜绝水源浪费。”邹俊说,今年初淠河总干渠裕安片,由此获得了全国节水型灌区的荣誉称号。

“如今的淠史杭灌区以农业灌溉为主,城镇供水和生态供水并重,还兼有水力发电、安全饮水、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灌区不仅要保障淮河安澜、灌溉万亩良田,更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独到的作用,为六安市的‘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供生态助力。”朱善斌说。

60多年前竣工的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的综合型水利工程淠史杭灌溉工程,滋养着六安大地,每天都在诉说“劳动奋斗是人间幸福的源泉”这个朴素道理。

淠史杭精神代代传

——河南有红旗渠,安徽有淠史杭,历史性成就靠一代代人撸起袖子干出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凝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不论何时,来到横排头渠首枢纽,走上枢纽旁美丽的仿古高塔——清源楼,徘徊在楼内的“淠史杭”工程展览馆,浏览着一件件记载着淠史杭工程的展品,望着楼外悠悠流过的淠河,一股豪情油然而生,“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淠史杭精神总能深深地打动每一位参观者。

“我老家在合肥肥西县,祖祖辈辈就生活在江淮分水岭之上,我小的时候,就是看着淠河总干渠、听着父辈们修建淠史杭工程的故事长大的。”横排头闸坝管理所所长张海霞告诉记者,他的两个舅舅牺牲在了修建淠史杭工程的工地上,亲人的牺牲换来灌区的丰收,让他从小就对这个水利工程充满了向往。参加工作,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淠史杭灌区。

“这短短16个字,不仅仅是对工程修建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我们今天工作的要求。在横排头工作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把一生奉献给水利事业的先辈们的鼓舞,激励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张海霞说。

从最早的刘伯承元帅为淠史杭工程题写的“科学态度 革命精神”8个大字,再到原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高冀生总结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依靠群众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顾全大局团结治水的协作精神;牺牲自我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再到如今提炼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淠史杭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提法,但是精神内核却是一以贯之: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执着初心、面对重重困难的坚持奋斗、舍小为大的牺牲奋斗、因地制宜的科学精神。

一代接着一代干,淮河奋斗锁“蛟龙”,蒙洼蓄洪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一大批治淮“利器”相继建成。据水利部数据,目前淮河流域已建成6300余座水库,约40万座塘坝,约8.2万处引提水工程,水库、塘坝、水闸工程和机井星罗棋布,淮河安澜百年梦想变成稳固而平常的现实。

儿女壮志代代传,敢教日月换新天。2022年12月30日,连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润泽皖豫两省数千万群众。

河南有红旗渠,安徽有淠史杭。共和国的大厦由一块块砖垒起来,历史性成就靠一代代人撸起袖子干出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璀璨精神内核,凝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淠史杭精神为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历史借鉴,充分证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跟党走的人心所向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淠史杭工程是老一代奋斗者面向未来给我们作出的最有力宣示,淠史杭精神是江淮儿女应该代代传承的精神法宝。”六安市史志室相关负责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