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游轮有哪些路线?

一、国内旅游游轮有哪些路线?

国内游轮有内河长江各站,有海南至西沙,由上海至大连,上海至青岛,烟台,以前还有上海至广洲航线,上海至天津等。

二、国内旅游列车有哪些?

目前,中国国内的临时旅游列车主要是在在名胜古迹、旅游胜地所在站和大中城市间开行的旅客列车,临时旅游列车速度较快,停站较少车体也比较高级。速度每小时160公里以上。为旅游而开设的列车,分为直通旅游列车和管内旅游列车。目前只有极少量列车使用此编号,其中Y1-Y498为跨局列车,Y501-Y998为管内列车。铁路系统标准念法为“游X次”;

1、Y501 北京西--衡水 霸州、任丘、深州

2、Y502 衡水--北京西

3、Y503 衡水--石家庄北 辛集

4、Y504 石家庄北--衡水

5、Y505 北京--张家口南 官厅、沙城、宣化

6、Y506 张家口南--北京

7、Y509 北京--秦皇岛 北戴河   

8、Y510 秦皇岛--北京

9、Y516/7 石家庄北--张家口南 辛集、衡水、德州、泊头、沧州、静海、杨柳青、天津西、杨村、廊坊北、北京西、三家店、沙城、下花园、宣化

10、Y518/5 张家口南--石家庄北

11、Y265 济南--张家界 泰山、兖州、济宁、菏泽、新乡、焦作、关林、襄阳、石门县北、慈利   

12、Y266 张家界--济南

13、Y667 兰州--敦煌 武威、嘉峪关

14、Y668 敦煌--兰州

15、Y144/1    承德--邯郸 兴隆县、密云、怀柔、通州西、高碑店、保定、定州、石家庄、邢台

15、Y512/3 邯郸--承德

三、七月初七有哪些风俗温州?

、龙湾-舅舅给外甥送巧食

七夕节,当地一般是舅舅给外甥送礼,包括米饼、九层糕、巧食等物品。以前在农村,家家户户在七夕前几天就开始忙开了,磨米粉,制作这些送礼的点心,一些大户人家也会从糕饼店直接购买。

不过,在龙湾一带,当地人将巧食改称为“巧舌”(如市区称鸭舌),因为“食”字的本地话谐音折本的“折”(舌),反倒是“舌”字在本地话中和“赚”是同音。这和当地人重商的文化有密切关系,尤其在永嘉场一带(永强旧称)表现得特别明显。

2、泰顺-七夕拜马仙

每年七月初七,泰顺家家户户都会组织年轻人祭祀马仙。马仙是从丽水一带传来的,也称马仙娘娘、马天仙、马氏三显真仙娘娘等。据民间传说和《景宁县志》记载,马仙原本是丽水市(古称处州)景宁县鸬鹚乡人,因其孝顺父母,受到朝廷(唐代)敕封,为“唐孝妇”,人们于此建马天仙殿,作为求子的地方。

温州七夕节有哪些美食

1、水饺

七夕的时候,与北方比较相似的就是,很多温州人会聚在一起吃水饺,为了有一个好的彩头,水饺里面一般都会加一定数量的硬币在里面,那大家要是吃到了,自然就是有钱有福啦。不过温州人比大家还要多一点花样,有的时候他们会在里面包上红枣,意味着可能早早地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人结婚啦,真是特别。

四、农历七月初七有哪些风俗?

七月初七的风俗有:食巧果、采柏叶、洗梳具、染指甲、点荷灯、折桃枝等等。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有一些特定风俗活动:

1.食巧果

在民间,七月也被称为巧月,七夕也被称为巧夕。在这一天也必吃巧果,以标志时令。巧果是是用面粉和糖在油中煎炸而成的,吃起来脆香可口,以吃巧果合乞巧之意。

2.采柏叶

七夕时,妇女大多采摘柏叶、桃枝,用以煎汤洗发。因此时天气干燥,洗物易千,用它洗发就会清爽润滑,不垢不腻。黎明时候,旭日初照,凉风习习,采摘尤为便利。所以民间大多有七月七日女子们采摘柏叶的盛大景象。

3.洗梳具

七月七,晒书晾衣。洗头发及一切梳洗用具,也是民间流行的风尚。江苏的嘉定,浙江的湖州,江西的德兴等地,这一天妇女大多有洗头发、洗梳具的活动。

五、描写七月初七的诗词有哪些?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迢迢牵牛星》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韩庄闸舟中七夕》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他乡七夕》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壬申七夕》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六、关于农历七月初七的古诗有哪些?

1、唐·林杰《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唐·徐凝《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4、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5、唐·孟浩然《他乡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农历七月初七有哪些风俗习惯?

  七月初七七夕节:看民间都有哪些风俗1

  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观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出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为求自保,装病在家。魏武帝派亲信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在家中晒书。魏武帝得知,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收押。司马懿只好遵命。另外,《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贺牛生日

  古时儿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七月初七七夕节:看民间都有哪些风俗2

  1、七月初七乞巧节,少不了乞巧活动。

  七月初七,不仅被称为七夕节,还叫乞巧节,也就是祈求心灵手巧,技艺精湛的意思。因此这天有许多民俗“乞巧”活动。比如有坐巧、迎巧、拜巧、祭巧、卜巧、娱巧、送巧等等活动,祈求织女娘娘赐以聪慧、灵巧。当然,还有一些喜闻乐见的风俗,我们看看非常有意思的“穿针乞巧”活动吧!

  【穿针乞巧】

  过去,男人忙于耕田种地,收获粮食;女子多是在家中缝缝补补,制作衣物。因此,女孩子有一手好的针线活,那可非常受男孩子追求。

  诗云:“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节,女孩子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穿针乞巧”:就是一项喜闻乐见的'手艺比赛,方法很简单,就是比一比,看一看,谁穿针引线最快,谁是第一名,大家就是比赛,更是交流技艺活动。当然,在牛郎织女相会之夜,更是希望织女赐巧,让姑娘们心灵手巧,获得一个好姻缘,幸福美满。

  当然,在七月初七这天,不仅有常见穿针乞巧,还有许多乞巧活动,比如“对月穿针”、“投针验巧”、“兰夜斗巧”、“喜蛛应巧”等活动,各地风俗不尽相同。

  2、七月初七七夕节,少不了祭拜活动。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总是少不了各种祭拜活动,七夕节同样如此,我们看看有哪些传统习俗。

  【祭拜织女】

  织女,是故事的关键人物,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七女儿,也被称为七仙女或者七姐,甚至有的还叫七星娘娘。七月初七七夕节,正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在民间,流传着祭拜织女的活动。

  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织女,是七仙女,被人们视为保护神,不仅保佑女孩子婚姻幸福美满,还赐予她们手艺,心灵手巧,而且还是小宝宝们的守护者。传说,她在民间时,传授妇女纺织技术,制作出精美的衣物。因而,深受人们爱戴和尊敬。

  到了农历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正是织女的生日,到了晚上,人们准备丰富的供品,仰望星空,进行祈祷和祭拜,希望纺织女神,赐予她们智慧、巧艺和美好姻缘,早生贵子。

  三、七月初七女儿节,少不了爱情活动。

  前面,我们谈到七月初七晚上,民间多有祭拜活动,自然希望织女保佑,婚姻幸福美满,当然,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储七夕水、游七姐水】

  在神话故事中,正因为七仙女在河中洗澡,才和牛郎相遇,喜结良缘。

  因此,人们在七月初七这天,有储存“七夕水”的风俗。早早地起床,到河边或者井里准备好水,储存起来,后面使用,希望能够得到七仙女的仙气,身体安康,避邪去病,保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这天,比较储存七夕水,还有“游七姐水”的风俗,还有的美名其曰:“仙女淋浴日”。像七仙女一样,在河水中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洗澡。据说,这天的河水圣洁干净,仙气十足,驱邪避病,保佑人们身体健康,姻缘大吉。

八、三月初七的作品有哪些?

[传统武侠]《龙》作者:三月初七【内容简介】龙有魄,侠有血!  龙神的嘶吼在九幽下回荡,  生死的考验,就横在你的面前,  请你选择,前进,或者后退……  2009年度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得主——  大陆新武侠最新锐作家《绿林七宗罪》系列之父——三月初七作品!

九、每年的七月初七,有哪些风俗习惯?

中国民间在七月初七之夜,都有祭拜织女习俗,一般是陈设瓜果,或设案焚香燃烛,隆盛一些的地方则要举办“乞巧会”,把同情、爱戴和敬奉几乎统统献给了天孙的织女。

浮针试巧。有一些地方叫漂针试巧、丢巧针和投花针。方法是在一个容器中盛水,露天放置一段时间,水面生膜后,投针于膜上,然后看容器底部的图案纹样,以验智巧。如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及成鞋、剪刀、水茹影者,谓乞得巧。如其影粗如槌、细如丝、直如轴者,则拙妇征兆。

吃巧酥。巧酥俗称是巧人,是用酥糖做成一个女人的形象,出售的时候会说是在”送巧“或者”送巧人“,意喻女子越来越能干,也有巧酥做成牛郎织女模样的,意喻爱情美满,十分讨巧,适合在七夕节的时候食用。

十、七月初想去青海湖玩三天,应该怎么制定旅游路线?

第一天西宁出发,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茶卡盐湖

第二天,环湖西路,刚察草原、大冬树山垭口4120,冰沟林海,祁连卓尔山。

第三天,祁连出发,阿柔大寺,祁连山大草原、门源,黑泉水库返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