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韪良与洋务时期的中国翻译事业有什么关系?

丁韪良与洋务时期的中国翻译事业有什么关系?

在近代中国,译书是西学东渐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而且,由于它与国家的富强密切相关,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提倡和支持。这是由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近代以前,中国懂西文的人是很少的,再加上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严禁国人与西人交往,因此中国人对外部事物可以说是茫然无知。洋务运动兴起后,洋务派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只能借助于翻译解决,于是学习西文、翻译西书便形成一种热潮,甚至成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派的一种主要事业。

然而甲午战争前,在中国译书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中国知识分子,而是来华传教士。19世纪,中国有九大翻译机构,它们是:墨海书馆、美华书馆、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格致汇编社、益智书会、广州博济医院、天津水师学堂和广学会。除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水师学堂外,其余均为教会机构,而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的翻译工作,实际上也是由西方传教士主持的。这其中,对晚清洋务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个人物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Wlliam A.P.Martin,韪音wěi)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46年毕业于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接着又人阿尔巴尔神学院攻读神学。1850年4月,他偕妻抵达香港,然后又转赴宁波,在那里生活了近10年,学会了中国官话和宁波方言,读完了《四书》《五经》等中文典籍。1854年,他用中文写的宗教读物《天道溯源》出版,这本书流传很广,曾多次重版,还被译成了日文和朝鲜文。1858年,作为译员,丁韪良参与了《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的订立工作,其中关于保护基督教民的条款,是他和另一位美国传教士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积极活动的结果。1862年后,丁韪良先后在上海、北京、开封等地办学、传教,1865年受聘担任京师同文馆英文教习。四年后,总理衙门又聘请他出任同文馆总教习。在总教习位置上,丁韪良连续工作了25年。1894年,他曾因健康原因回国,三年后再度来华,1898年被聘为刚刚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1902年解聘。1916年12月17H,丁韪良病逝于北京。

在洋务派主持的翻译事业中,丁韪良被认为是贡献最大的一个。由他翻译和鉴定的有关自然科学、法律、政治、经济、教育和语言学方面的著作达几十种,其中,有关国际法的著作就有:

1.《万国公法》:丁韪良根据哈佛大学教授惠顾的《国际法原理》翻译而成。由京都崇实馆于1864年印行,为同文馆出版的第一部西学著作。

2.《公法便览》:由同文馆副教习汪凤藻等根据美国人吴尔玺的《国际法研究导论》译出,丁韪良鉴定。1877年由同文馆印行。

3.《公法会通》:据法文版著作《国际法汇编》译出,丁韪良主译,他人助译。1880年由同文馆印书局出版,共10卷。

4.《星轺指掌》(轺:yáo,星轺:古代称皇帝的使者为“星使”,因称使者所乘的车子为“星轺”):原书为瑞士学者马尔顿撰写的《外交指南》。他人译出,丁韪良鉴定。1877年出版。王韬为该书作序。

5.《陆地战役选》:丁韪良译自国际法学会所编《陆战法手册》。1897年出版。

6.《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原为丁韪良的英文著作,由汪凤藻译成中文。1884年由同文馆印书局出版,1897年再版。

7.《公法千章》:译自赫尔的著作《国际法论文》。1902年由上海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李鸿章为此书作序。

8.《公法新编》:由丁韪良等据惠顿新版的《国际法原理》译出。1899年由同文馆印书局出版。共5卷。

9.《邦交提要》:该书为丁韪良应张之洞之请在湖北侍学院讲授国际法的笔记。1904年由上海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丁韪良等人的努力下,国际法成为继西方兵工技术和格致诸学之后广为传播的一门学科,曾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

除了译书,丁韪良还应中国总理衙门之请,在游历了西方六国(美、法、德、瑞士、英、意)和日本之后,撰写了一本介绍西学的综合性著作《西学考略》。《西学考略》共两卷,卷上为“纪游”——“随路程而略述见闻”;卷下为“择体要而推论学术”,介绍西方的教育制度和西学的源流。丁韪良说,他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改革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倘能稍用西术于科场,增格致一门,于省会设格致书院,俾学者得门而人,则文质彬彬,益见隆盛矣。”《西学考略》的内容极为广泛,对西方各国的地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哲学、科技均有介绍,堪称一部袖珍百科全书,对近人了解西方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阿格拉有哪些特色小吃值得品尝?

阿格拉是印度北部的一座历史名城,以其壮丽的莫卧儿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除了泰姬陵、阿格拉堡和法泰赫普尔西克里等著名景点外,这座城市还以其美食而受到游客的喜爱。以下是一些在阿格拉值得品尝的特色小吃:

帕尼普里(Petha):这是阿格拉最著名的甜点之一,由牛奶和糖制成,口感酥软,通常有玫瑰水或藏红花调味,呈现出淡黄色。帕尼普里的口味多样,有的还会加入芒果、椰子或杏仁等成分。

吉拉菲(Gilafi):这是一种薄薄的、层叠的甜味面食,通常浸泡在糖浆中,有时会撒上碎坚果增加口感。吉拉菲是一种受欢迎的节日食品,尤其在婚礼和庆典上很常见。

萨莫萨(Samosa):虽然萨莫萨在整个印度都很流行,但阿格拉的萨莫萨有其独特之处。这些三角形的小吃通常是油炸的,里面填充了香料调味的土豆和豌豆,或者是肉类,如羊肉或鸡肉。

恰特尼(Chaatni):这是一种酸辣酱,通常用来搭配各种街头小吃,如恰特(Chaat)、萨莫萨和帕科拉(Pakora)。恰特尼的制作通常会用到番茄、洋葱、柠檬汁和多种香料。

恰特(Chaat):恰特是一种受欢迎的街头小吃,由面团制成,上面撒有香草、酸奶、恰特尼和罗望子酱。它是一种清爽、酸辣的食物,适合炎热的天气。

帕科拉(Pakora):帕科拉是一种油炸食品,可以是蔬菜的,也可以是肉类的。常见的蔬菜帕科拉包括茄子、土豆和洋葱,而肉类帕科拉则通常使用鸡肉或羊肉。

达尔巴菲(Dal Bati Churma):这是一种传统的旁遮普菜,但在阿格拉也很受欢迎。它由小麦面团制成的小球(Bati)、煮熟的扁豆(Dal)和甜味的黄油茶(Churma)组成。这道菜通常与酸奶一起食用。

拉西(Lassi):虽然拉西在整个印度都很有名,但阿格拉的拉西因其浓郁的口感和新鲜度而特别受欢迎。这种酸奶饮料可以是甜味的,也可以是咸味的,是缓解炎热和辛辣食物的绝佳饮品。

阿尔巴尔(Aloo Tikki):这是一种用土豆泥制成的小吃,通常会加入各种香料和蔬菜,然后压成小饼状,油炸至外皮酥脆。阿尔巴尔通常搭配恰特尼和酸奶一起食用。

米提(Mithai):米提是北印度的一种传统甜食,通常由面粉、糖和牛奶制成,有时还会加入干果和坚果。在阿格拉,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米提,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方式。

总之,阿格拉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无论是甜点还是街头小吃,阿格拉的特色美食都能让你的味蕾享受到一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