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住哪最方便旅游?

一、去西安,住哪最方便旅游?

是这样的,兵马俑、华清池,属于东线,不在西安市区,需要在火车站广场前坐游5路去。钟鼓楼,省博物馆(你没有说明,我就暂且认为是省博了,西安市博物馆意义不大)都在市内,地铁北大街站坐地铁2号线到小寨下车很快,然后步行十分钟就到了省博。所以,综上所述,你可以住在北大街地铁站附近,这样的话你去钟鼓楼步行五分钟,去省博地铁,去东线可以在北大街坐地铁1号线,往东一站到五路口,步行十分钟到火车站广场坐游5路。

二、求十一月去西安旅游和住宿的问题!

在临潼没必要待时间太长,临潼的兵马俑、秦始皇陵、华清池三个景点都是古迹,都非常值得一去,不过有一天时间就够了。

临潼毕竟是小地方,建议住西安比较好,从网上订一家连锁经济型酒店,象速8、莫泰、如家、锦江之星着几家在西安连锁店都比较多。价格基本都在150--180之间。

华山11月很冷了,如果天气好的话建议去一下,不去会遗憾的,它绝对和你爬过的别的山完全不同。

想听正宗秦腔的话,市中心的易俗社和文艺路的省戏曲研究院是最好的选择,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不错的戏目。

4、5天的话,建议临潼1天、华山1天(早去晚回,坐缆车上下)、市内碑林、城墙、钟鼓楼、逛西大街、品尝小吃1天、市内省博物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1天,就非常好了。

祝您有一个美好的西安之旅。

三、夏天去西安旅游

第一天兵马俑,华清池从火车站直接坐游1就可以啦 下午回入住青年旅社或者是如家这样的快捷酒店

第二天西安城墙,大雁塔 很近 如果住青年旅社的话 就住在城墙的不远处

下午5点去华山啊 从火车站坐车啊 到了 住个旅馆歇下晚上12点开始爬华山

第三天凌晨4.5点看东峰的日出 下午返回西安的酒店 洗澡歇息 晚上逛回民街 吃点小吃

第四天 休息 逛东大街 买衣服购物 领会西安 订票 准备返程啊

这是很自由的行程 前三天肯能紧张点 累点 最后一天歇息 本来旅游就不是轻松的事情 要走路 爬山的啊 但咱们年轻啊

四、西安旅游导向

呵呵,真巧,我去年4、5月份两次去西安旅游,具体点建议你到了西安之后下车一直向南,可以找到很多住宿的地方,标价一般是标准间350元左右,但是一般都打折,我两次去分别住的不同的地方,都是150/标准间/天,小吃我主要尝了一下那里的泡馍,挺好吃的,建议你去华清池看看,门票70-80元,我记不清楚了,最好是下雨去,很有意境,感觉特别好,至于兵马俑我不赞成你去,因为门票同样70、80元,但是里面的东西都是假的,皇陵就更没意思了,带你在里面转一圈就出来,什么也看不到。去这些地方不用打车,西安火车站的东面有一个公共汽车站里面有车,大约是6元的车票,如果你有时间还可以去离西安120公里的华山,门票是100元,在西安站花10、15元可以到华山站,建议你晚上登华山,如果你能爬上去就在山上的东,南两峰多转转,下午下山,山上的住宿很贵,大约800/一间房。我说的夜间爬山可以不用在上面住宿,而且不是你一个人夜里怕,所以你不用害怕,大至对西安印象不错,我2次去都带了1500元,肯定够用。极力向你推荐去华清池,而且最好赶上下雨,雾蒙蒙的,你可以加我Q号,给你看看我在西安的照片……

五、华清池景区的地理环境

华清宫内集中着唐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等文化区和飞霜殿、万寿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骊山海拔1302米,老母殿、老君殿、烽火台、兵谏亭、石瓮寺、遇仙桥等景点星罗棋布,“骊山晚照”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进了大门就见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新浴池位于之后,新浴池往右边穿过龙墙是九龙湖,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仿唐“贵妃池”建筑群位于龙石舫北方,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莲花汤”池形如石莲花, 供皇帝沐浴;“海棠汤”池形如海棠,供贵妃享用;“尚食汤”是供大臣们沐浴之处。温泉古源位于星辰汤后面。望湖楼位于贵妃池北方,经荷花池和飞霞阁。后面骊山的半腰间虎斑石处还有一座“兵谏亭”,高4米,宽2.5米,水泥钢筋结构,兵谏亭匾额是用贵重的蓝田玉制成。

九龙池、莲花汤和飞霜殿位于华清池的西门,均是1959年按唐代建筑风格恢复重建的。飞霜殿在唐代是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寝殿。九龙池西侧的九曲回廊直通如同龙船浮于水面的石舫。石舫上有当年玄宗皇帝的御汤“九龙汤”。华清池内的骊山温泉水源及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都位于华清池东部。五间厅东侧的登山盘道旁有一座桥形建筑物,当日落时,自西向东望去,见夕阳似火,宛如雨后长虹,故名“飞虹桥”。西周烽火台遗址位于骊山的西绣岭上。 紧挨着芙蓉湖景区的,是1959年修建的人工湖——九龙湖景区。面积为530平方米的九龙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九龙桥)东西横贯。堤上西为晨旭亭,东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龙吟榭相映成趣。龙吟榭榭下伸一大龙头,龙口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榭。九龙桥上有八龙吐水,与龙吟榭下的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九龙湖南岸和东岸,依次建有沉香殿、飞霜殿、宜春殿、宜春阁等仿唐宫殿。

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飞霜殿,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据说,冬天,这里经常漫天飞雪,但由于华清宫有地下温泉,使地表温度较高,热气上升,化雪为霜,故称“飞霜殿”。 唐御汤遗址博物馆东面,是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环园。环园原为清朝驿馆,在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1878年),临潼知县沈家桢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重新修建了温泉驿馆,并改名“环园”。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巡西安,往返都就寝于此。1936年,蒋介石亲临西安,将环园辟为临时行辕,部署剿共计划,引发了“西安事变”。走进环园,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阁,池东是白莲榭,沿着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阁背后,就是五间厅。

五间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南依骊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树木葱郁,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而名五间厅。

五间厅是环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于厅的前廊檐。

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为高级官员游览休憩的场所。

五间厅由西往东依次是:秘书室、蒋介石卧室、蒋介石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的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的办公室。五间厅旁,还有一座蒋介石沐浴室,里面的浴池建于清代,仿贵妃池形制而建,康熙、慈禧、光绪都曾在此沐浴,蒋介石下榻五间厅期间,将此池作为他的行辕沐浴室。1957年,梅兰芳来华清池游览沐浴,为该池题名“杨妃池”。

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有西安事变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1982年,五间厅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五间厅相邻的桐荫轩,也叫三间厅,始建于1900年,曾为达官显贵游览下榻之所。1936年10月、12月随从蒋介石而至的侍卫官、秘书曾在此厅住宿。12月12日晨,兵谏发生,蒋的侍卫官冲出门外,凭借院内的建筑物拼命抵抗。至今三间厅的墙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处弹痕。

三间厅现已辟为“蒋介石在华清池”活动展览,展出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 以梨园为代表的唐代音乐舞蹈艺术是我国古代歌舞艺术上的鼎盛阶段。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外来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帝王对音乐舞蹈的酷爱和推崇,使当时的华清宫云集了大批乐舞艺人,呈现出百花斗妍,多姿多彩的繁盛局面。

盛唐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演绎了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使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玄宗“尤知音律”,杨贵妃“弹唱娴熟”,他们珠联璧合,创作了许多千古妙曲歌舞。著名的有《霓裳羽衣舞》、《得宝子》、《凌波曲》等等。唐玄宗还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音乐艺术学校――梨园,把梨园作为音乐、舞蹈、戏剧活动的中心,且以教习和演奏法曲为重点,并结合诸多音乐名师和舞蹈家,它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鼻祖。 中国已知温泉达2700多处,独华清池温泉以芳香凝脂、动人故事名冠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称。华清池温泉水温常年保持43℃,水质纯净,细腻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硅、氟离子等10多种矿物质, 华清宫温泉第一出水口对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均有明显的疗效,因而吸引历代帝王沐浴游幸。公元747年-757年每年十月至次年暮春,唐玄宗都会带杨贵妃姐妹驾临华清宫避寒游乐。“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贵妃在华清宫内赐浴的真实写照。华清池温泉也因此而闻名天下,为世人所向往,成为与古罗马卡瑞卡拉浴场和英国的巴思温泉齐名的“东方神泉”。现有水源三处。

骊山温泉堪称一绝,其历史久远,任沧桑巨变,仍千古不竭,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华清池温泉形成于二三百万年以前,6000年前就为姜寨先民所利用。

周、秦、汉、唐以来,历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汤池沐浴,使其逐渐成为皇家御用温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种恩赐。现华清池院内夕佳楼处有一温泉古源,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由此可见华清池温泉利用之早。温泉水来自地下的“常温层”,水温常年保持43℃,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不以古今变质,不以凉暑易操。”每小时流量113吨,数千年来,“与日月同流,无霄无旦,不盈不虚,将天地而齐固。”

骊山温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化验分析:内含一氧化硅、氟离子等多种矿物质,淋浴可消疹荡疾,“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它的医疗功效在2000年前的秦代就被人们发现。汉代科学家张衡的《温泉赋》、北魏元苌的《温泉颂》,唐太宗李世民的《温泉铭》等都对在温泉沐浴能医病疗疾方面作了记述。华清池园内沐浴区所修建的汤池皆袭唐华清宫旧名,这些名汤贵池,为沐浴者领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华清池现存的历史名碑共7通,诗石16块,石刻7处,石雕4对,1949年以后又先后刊刻石碑、碣诗石共计69多方,其中著名的有《北魏温泉颂碑》、《温泉铭碑》等。

《温泉铭碑》,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御书制碑,立于“汤泉宫”南门左侧御书亭内,原碑已荡然无存。1993年3月,华清池依据原碑拓片进行复制,安置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内平台上。此碑开行书入碑之先河。

《北魏温泉颂碑》,由北魏雍州刺史元苌撰文并书,唐时号称玻璃碑,碑为璃首,高1.50米、宽0.7米,碑文20行,行字30字,共计588字。它是华清池最早的实物资料,1982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全国禁拓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