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哪里是小众旅游的景点,不喜欢人多的景点

一、云南哪里是小众旅游的景点,不喜欢人多的景点

一.寻找云南最美秋色——腾冲江东村

沿着江东村由火山石铺成的笔直小道,缓缓走进了这个被金黄掩映的村庄。进村的道路,村民的房屋上早已落满了厚厚的金黄。房前屋后,几乎都生长着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银杏树。那黄得发亮好似一把把小扇子的银杏叶,铺满了田边地头、门前屋后。

二.驴友天堂——武定彪水崖

云南楚雄武定彪水崖又称、喷水崖、飙水岩,是广大驴友的胜地。距离昆明约160公里,位于掌鸠河上游,水质优良,瀑布雄浑,一道秀丽,从悬崖峭壁间倾泻而下非常壮观,山谷延绵十余里,山崖奇绝险峻,动人心魄。

三.误入仙境——禄劝秘乐谷

秘乐谷丹霞旅游区位于昆明市禄劝县西北部的双化乡境内距昆明大约180公里秘乐谷地貌属滇中高原边缘的深切割中山山地,为中生代紫红色岩系地层,极易风化。

秘乐谷所在地域是云南境内少见的丹霞地貌,神秘幽深,风景天然,位于离昆明不远的禄劝县双化乡,特别适合昆明市民周末驾车出游,可以再这里欣赏丹霞地貌的雄伟壮观,享受幽静安宁的度假时光。

四.有些地方一辈子难忘——泸水听命湖

在距怒江片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神话般的湖泊,人们叫它听命湖,它距离高黎贡山风雪丫口600米的地方,海拔约3540米。从泸水县出发到听命湖,要攀越陡峭的山谷,穿过茫茫林海和高山灌木林,道路崎岖。

听命湖的湖水由雨水和雪融汇而成,清碧透明,水深莫测,凛冽如冰。春天,雪山融化的涓涓雪水汇入湖中,漫山的杜鹃点缀四野,这里是一片苏醒的野生动物的乐园;夏天,葱绿的林间百花盛开,云海茫茫;秋天,碧蓝的湖水倒映着岸边金黄的树叶,秋高气爽;冬天,寒凝大地,这里一片宁静。

据说,人们到这里只能轻声细语地说话,如果大声叫喊,顷刻间便会风雨交加,冰雹突然而至,所以,不要因为湖面太美而惊扰她呀。

去云南的话旅游的话

1、多喝水补充水分,因为气候比较干燥。

2、注意高原反应,慢慢的走路,慢慢适应,注意不要在高海拔的地方剧烈运动。

3、要事先决定好自己要去的景点,然后为自己制定一条线路,不要走太多的冤枉路,攻略什么的网上也有很多了

4、做好防晒措施,即使是阴天紫外线也很强的

5、很多人会买民族风的衣服或者饰品带回家给朋友做伴手礼,但其实特别是衣服,离开了这个旅行氛围就不会再穿了,有点浪费,饰品和披肩的话用到的机会还比较大。比较推荐的还是带云南特色的吃的,比如嘉华鲜花饼、咖啡等等,昆明的门店也多,机场也会有卖,大多数还能提供邮寄,很方便

二、云南有哪些小众的旅游目的地?

1、丙中洛

丙中洛是怒江流经贡山的第一台地,这里田畴密布、村庄毗连,是怒江峡谷难得见到的开阔地带,被称作怒江中的“桃花园”。

怒族、藏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于此,独特的民族风情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世人对此处的峡谷雪山充满幻想,坊间更是流传着许多关于山崖、石壁和洞穴的传说。

当地的美景也从不辜负如此盛名,到过这里的人,都要不由赞叹这是一个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走过千年的茶马古道,看到了绝壁峡谷中奔腾的怒江水,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巍峨壮美的雪山做背景,恬静安然的村舍驻扎于田野间。

2、建水

建水的旧街巷曲折蜿蜒,或者几百年来未曾改变模样。而窄巷尽头一口清洌的水井,也几百年如一日地漾在原地。来客到达此地,必然要进到一旁豆腐坊中膜拜一番,观赏豆腐的制作流程并且买上三五斤回返,建水之行才谓完满。

不过这里远不止美食的惊艳,建水古称临安,是南诏国的发源地。建水古城自明朝以来直到民国时期一直是滇南地区的首府重镇,有“文献名邦”之称,美味之后步行于城内,感受浓厚的汉族文化气息最合适不过,建水绝对算云南适合旅游的小众目的地之一。

3、石鼓镇

在长江第一湾旁的山冈上,有一小镇名为石鼓镇,因镇上有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镇中的小街宽约数米,均由青石板铺成,街两旁店铺林立。整个小镇显得安静祥和。

石鼓一带风光秀丽,物产丰富,素有高原小江南之誉。这里江流平缓,河谷开阔,梯田层层,春天桃红李白,麦浪翻碧,油菜泛金,秋天稻谷飘香,瓜果满园, 与村落瓦舍相映成趣。

三、虎跳峡旅游风景区

金沙江从石鼓突然急转北流约40公里后,在中甸县桥头镇闯进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穿山削岩,劈出了一个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险的大峡谷——虎跳峡。江水在约30公里长的峡谷中,跌落了213米,江面最窄处仅30米,金沙江在这里展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虎跳峡距丽江县城100公里,距中甸县城105公里,分上、中、下虎跳峡,落差200米,虎跳峡峡口海拔1800米;南岸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临峡一侧山体陡峭,几乎是绝壁,无路可寻;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86米,临峡一侧山体稍缓,这一侧有一条简易的碎石公路,贯通全峡,公路上方还有一条步行小路。金沙江边是亚热带气候,所以旁边长的是箭竹和仙人掌等植物,山间森林茂密,两个雪山山头白雪皑皑,两边的岩石如刀削斧劈,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虎跳峡位于丽江城北55公里处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由金沙江切割而成。因江心多处巨石兀立,传说曾有猛虎借助礁石跃过大峡,便留下了虎跳峡的美名。

关于虎跳峡的形成,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玉龙山、哈巴山,原是五兄妹。三姐妹长大了,相约外出择婿,父母又急又气,要玉龙、哈巴去追赶。玉龙带着十三把剑,哈巴挎着十二张弓,抄小路来到丽江,面对面坐着轮流守候,并约定谁放过三姐妹,就要被砍头。轮到哈巴看守时,玉龙刚睡着,金沙姑娘就来了。去路被两个哥哥挡住了,怎么办呢?聪明的金沙姑娘想起了哈巴有爱打磕睡的毛病,便边走边唱,一连唱了十八支歌。婉转动人的歌声果然使哈巴听得入了迷,渐渐睡着了。金沙姑娘瞅准这一机会,终于从两个哥哥的脚边猛冲过去,大声笑着飞奔而去。玉龙醒来见此情景,又气又悲,气的是金沙姑娘已经走远,悲的是哈巴兄弟要被砍头。他不能违反约定,抽出长剑砍下了哈巴的头,随即转过背去痛哭,两股泪水化成了白水和黑水,哈巴的十二张弓变成了虎跳峡西岸的二十四道弯,哈巴的头落在江中变成了虎跳石。

这个神话故事,以丰富的想象解释自然,至今仍有感人的魅力。现在人们已知,金沙江流域在距今大约2亿年前形成陆地后,仍在断断续续地经历了多次地壳挤压上升、褶皱断裂和地震、大滑坡等变化。雄伟险峻的虎跳峡,就是玉龙雪山大规模上升过程中金沙江强烈下切后的产物。

虎跳峡起自中甸桥头村,止于丽江大具村,迂回线长约20公里,其间落差210米,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18个险滩错落排列在峡谷中;江面海拔1500米至1800米,而玉龙、哈巴两大雪山海拔分别为5596米和5396米,最大高差3900米,甚称万里长江第一峡。

金沙江在长江第一湾石鼓一带,江面宽达150米至350米,水流平缓,在往桥头村约35公里江面上可通行300吨的机动船,而从桥头村下行6公里至上虎跳峡口,金沙江被两大雪山挤压,江面急骤缩到30米,加上江心巨石的阻挡,江水狂驰怒号,激起排空浪花,发出阵阵轰鸣,成为虎跳峡最壮观的景点。

过上虎跳沿江北上,经永胜村便到中虎跳的主要景点“满天星”滩。这里距上虎跳5公里,江水却下跌了近百米,由于江中礁石密布,似满天星斗,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出现江水回奔倒流的奇特景观。抬头看,两侧雪山,高插云端;望脚下,悬崖绝壁,俨如刀削。只有轩身如此险峻的峡谷,才能体会到“望天一条线,看地一个沟,猴子见了掉眼泪,老鹰见了绕道飞”的比喻是何等贴切。

过了中虎跳,经核桃园村,再行3公里即达下虎跳的主要景点“飞行滩”。爬上滩头的望峡台,可见两岸峭壁接天,形成天然石门,江水夺路奔腾,卷起千层浪。在这里,还确实可以领略金沙江姑娘轻歌曼舞,三回九转的情景和冲开石门,欢笑而去的快感。真如清代云南诗人在《金沙江》诗中所写

劈开善城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

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

波摇日月苍藤细,沙走雷霆白昼昏;

倒峡翻浪自今古,便从何处觅江源。

虎跳峡谷天下险,虽给航运带来不便,但却蕴藏着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到此寻胜探险。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洛克曾三次游历虎跳峡,并租用飞机从空中拍摄照片,获得大量资料,使虎跳峡闻名于世。1986年9月,中国洛阳长江漂流队、中国科学长江漂流队首漂虎跳峡成功,但洛阳队孙志岭在“满天星”滩遇难,四川《青年世界》杂志记者也在此次采访中以身殉职,将悲壮的魂魄赋予了虎跳峡。

虎跳峡不但是壮美的自然风景区,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据专家勘测,虎跳峡可建亚洲第一高坝,成为金沙江上大型梯级电站的龙头水电站和调节水库。为了开发虎跳峡巨大的水能资源,原云南省副省长张冲先后8次实地考察,他去世后,家属遵照他的遗嘱,将其骨灰撒进峡中,使虎跳峡在悲壮中增添了许多豪气。

同时,虎跳峡还是丽江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峡中玉龙雪山一侧有许多大小各异的洞穴,是远古人类穴居的天然府地,有的洞壁上还留有表现古代人生产生活的崖画。这一新发现,为虎跳峡又添奇观。

虎跳峡是探险旅游者的好去处。目前,旅游线路有两条:一是从丽江古城经拉市海到中甸下桥头(虎跳峡镇)进入上峡口,沿哈巴雪山东麓顺江而下,步行需两天时间才能遍览奇险;二是从玉龙雪山东侧甘海子至下虎跳峡游路前行,到丽江大具乡渡江进峡,溯江而上,从上虎跳出峡。丽江旅游部门拟在峡中玉龙雪山一侧修建探险栈道,以供环游玉龙雪山。

游峡有两种选择:一种为借助汽车游看重点,省力快捷;另一种是徙步穿越,可徙步走哈巴雪山小路,也可徙步走碎石公路,身体力行的品味虎跳峡之美。

虎跳峡全峡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上虎跳最重要的景观是“峡口”和“虎跳石”,中虎跳是“满天星”和“一线天”,下虎跳是“高峡出平湖”和“大具”。

另外还可把虎跳峡的景观分为峡景和山景,以上说的上、中、下虎跳之景都是峡景,主要在峡谷左侧山腰的碎石公路一线观赏;山景是指徙步哈巴雪山看到的景观,主要在步行小路和翻越哈巴山至中甸白水台的途中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