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山黑虎松资料
。山北青弋江入长江,山南新安江入钱塘江。黄山市因此也成为安徽省唯一位于钱塘江流域的城市,黄山地区也是安徽省唯一成建制的吴语片(徽州方言)地区。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称黄山“四绝”,令游人叹为观止。黄山82峰,崔嵬雄浑,峻峭秀丽,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是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黄山奇松还被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介绍,15课《黄山奇松》。
二、合肥去黄山三日游,哪个旅行社最好?
您好,黄山人帮您忙为您解答:
从合肥到黄山风景区有直达的大巴,建议您还是选择自助游
第一天早晨从合肥汽车东站乘坐汽车到黄山风景区,历时三个小时。到达后,下午可以游玩山脚景点:
翡翠谷、九龙瀑 或者 西递宏村
住宿山脚“北海驿站”68/标准间(24小时热水空调)或者“华府大酒店”(三星)118/标准间
第二天早起出发登山,云谷寺上山,当天主要游玩“西海大峡谷”,住宿“排云楼宾馆”
独卫6人间 120/人(空调、热水、独卫、电视)
第三天早起到“排云楼宾馆”边的丹霞峰看日出。后游玩前山景点,主要“莲花峰”
最后返回山脚,返程合肥。。。
更多详细咨询-----hs918.com
三、黄山好玩出名吗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 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 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这就是说黄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带,而且是有云雾时为最佳。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黄山云海,特别奇绝。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每当云海涌来时,整个黄山景区就被分成诸多云的海洋。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山之秀之奇在这里完美的表达出来。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
四、安徽天堂寨旅游 怎么玩
天堂寨景点
一、白马大峡谷 天堂寨白马大峡谷位于海拔1600米的白马峰山脚下,全长约6公里,它是淮河的主要源头之一,更是安徽省省会合肥的水源地,她集秀、幽、雄、险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
二、龙剑峰景区 位于泻玉瀑之上,整座山峰以石为骨体,因酷似一柄巨剑而得名。龙剑峰上,山奇岩险,松俊花繁,是游客炼胆励志的好地方。
三、白马峰 天堂寨山石景观巧夺天工,变幻无穷,云雾缭绕,白马峰气势磅礴,龙剑峰形如恐龙,圣卦尖神秘莫测,还有情人瀑、鲸鱼出海、天堂石佛、马头峰、天堂晨曦、金狮啸天、红军村等等。
线路安排
一、天堂寨、白马大峡谷二日游
二、大别山天堂寨、金寨红军村二日游 三、大别山天堂寨、皖西古村落避暑休闲二日游
四、天堂寨、梅山湖、红军村三日游
五、求黄山黑虎松景点游览攻略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处。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且冠盖浓绿近黑,似一黑虎卧于坡下,故名“黑虎松”。